如何快速地建立配合关系
1
说起“熊孩子”的问题行为,这是家长们心口永恒的痛。
论起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强化辅助动机操作,大家都了熟于心;
聊起实操注意事项,家长张口也能说出一二。
然而,一旦想抓起孩子努力教些技能,想要吐的槽却是滔滔不绝。
关键点在于建立与孩子间的配合。这是横在理论和实操间的第一道鸿沟。
如何顺利地与孩子建立配合?有哪些步骤和技巧?强化物应该如何合理地使用?
ALSO·IN总督导、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委员会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郑甜甜老师为您详解一二。
LSOLIFE
郑甜甜
ALSO·IN总督导
ALSOLIFE内容体系负责人
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委员会认证行为分析师(BCBA)
01
复习一下强化的相关概念:在一个行为之后,跟随一个刺激,能让行为日后的发生频率增加,这个过程就是强化。
这个强化可以是活动自身所带来的结果,也可以是额外给的零食、玩具、活动、夸奖或者特权,不管是什么形式,这个反馈是一定会有的。
换句话说,强化物就像是我们的武器,帮我们
↓↓↓
赶走敌人——问题行为
建立阵地——好的行为
所以,建立配合的第一步,就是控制强化物。
在建立配合的阶段,控制好强化物,初期一定要借助环境,找好根据地。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弹药库,可以借助清单的形式,列出孩子喜欢的东西,并且进行分类以及等级划分。(备注:数字越小,代表越好)
喜欢的食物 | 等级 | 健康程度 |
---|---|---|
好多鱼 | ||
彩虹糖 | ||
海苔 | ||
…… |
喜欢的玩具 | 等级 | 方便程度 |
---|---|---|
橡皮泥 | ||
托马斯 | ||
泡泡 | ||
…… |
喜欢的活动 | 等级 | 方便程度 |
---|---|---|
转圈 | ||
举高高 | ||
听音乐 | ||
…… |
把强化物放在他们无法触及但是可以看到的地方,控制好它们。
可以借助盒子、箱子、抽屉、柜子等收纳工具,保证了干预环境的干净整洁,也避免孩子抢走玩具的意外情况发生。
控制好强化物,孩子无法自己获得,只能家长“给”,那么就等于控制好了我们的武器。
02
拿好了武器,就可以开始准备第二步了。
如何让强化物发挥作用,把强化物与我们自己做一个配对呢?
首先,让孩子知道你很有趣,或者说,跟你在一起很有意思。
利用强化物,跟孩子进行互动。
如果你控制的强化物是有效的,那么,可以先免费给孩子玩儿,让孩子来主导,我们作为小跟班儿,做好配合工作。
比如孩子喜欢吃零食,我们可以递食物;
孩子喜欢玩儿泡泡,我们就是吹泡泡的人;
孩子喜欢推汽车,我们可以在旁边夸讲“车开得好快”;
孩子喜欢捏橡皮泥,我们可以在旁边模仿他做一模一样的造型。
从孩子手里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总是困难的。所以,建立配合初期,最好使用可消耗的(比如泡泡、食物)、容易控制的(视频、音乐)、需要他人配合完成的活动(举高高、挠痒痒等)。
其次,要关注孩子兴趣的变化。
准备了一箱子的强化物,可是如果期间孩子想要跑去找其他的东西,除了阻挡住孩子外,还要去发现孩子跑向哪里,他的目标就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新的强化物。
03
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开始施展拳脚了。
建立配合的过程,就是建立教学控制的过程。为了建立在教学阵地的威信,第三点需要做到的就是一致性。
考虑到孩子的理解力,给出的指令不要拐弯抹角,应该是直接的、简洁的,孩子能够理解和能够做到的。
比如跟孩子叨叨“你吃完的包装袋等放这里么,这样多不卫生啊,你应该怎么做呢”,替换成简单的“扔垃圾”;
“不能这么大声,这样很不礼貌,都吵到阿姨了”,换成一个“嘘”的手势;
“脚要放到地上,不要乱动,穿上鞋子,你怎么又脱鞋子了”,不如一句“穿上鞋子”,必要时提供辅助;
“来我们要上课了,我们有很多好吃的好玩儿的,过来学习了,来来,坐这里”,不如直接把孩子拉到椅子旁边,说“坐下”。
给出合理的指令,一定要保证孩子的执行。
也就是说,孩子没有执行指令时,要给与及时的辅助,并且尽量一次辅助成功,坚持让孩子完成。
如果知道某些指令孩子抗拒得很坚决,或者很难进行辅助,那么,在建立配合的初期,可以先避开这些雷,不要发这样的指令。
配合建立起来之后,再来啃硬骨头。
04
有的家长可能会头疼,孩子都不配合,我强化他什么呢?
这就得家长多发现,多给机会,多强化。
在不给指令的情况下,可以观察一下孩子有哪些行为是恰当的;观察一下孩子喜欢什么,经常做什么。那么,这些就是建立配合时可以发的指令。
从孩子的已会技能库里寻找,这些任务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简单的,他们会更愿意配合执行和完成,那么也就是有较多的机会去获得强化。
发指令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
比如听指令吹泡泡,听指令打开iPad,听指令找数字,听指令打开食物包装,听指令选零食。
完成指令的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自带强化功能。
简单的任务,或者孩子喜欢的任务,每一次执行,就是一次强化。一点一点,就能累积出最初的配合。
知识点
高几率要求顺序理论High-Probability Request Sequence Theory
先给一系列容易遵从的指令(也就是简单的,很高几率会发生的指令),然后给一个学习的目标指令(也就是相对较难的,低几率会发生的指令),这时孩子会更配合地执行目标指令。
当自带强化功能的指令,能够降服孩子,那么就乘胜追击,趁机穿插1-2个目标指令。
比如:
桌面上只放一片海苔——发指令“找海苔”——找到之后,吃掉
桌面上只放一块好多鱼——发指令“找好多鱼”——找到之后,吃掉
桌面上放一块积木和一片薯片——发指令“找薯片”——找到之后,吃掉
桌面上放一块积木和一片海苔——发指令“找积木”——找到之后,家长拿走积木,把海苔递给孩子
05
当孩子能够很好地执行出某些任务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区别强化。
对于孩子已经配合的简单任务,不再是每完成一次强化一次,可以降低强化频率。
对于孩子已经配合的简单任务,可以尝试加点料,提高难度。
比如指认物品时,物品不在放在桌面上,而是放在距离孩子1米远的柜子上,孩子需要走过去找。
孩子走过去找到,那么马上要夸奖或者奖励;
当孩子已经能够配合完成了,那么孩子找到之后,需要自己拿回来,再给予夸奖和奖励。
对于简单任务能够配合了,可以加点教学项目进来。
学习不总是轻松愉快的,建立配合之后,就要逐渐步入正轨,开始啃硬骨头。
06
了解孩子的喜好排序,也就是把强化物做好等级划分:哪些是最喜欢的,哪些是比较喜欢的,哪些是一般喜欢的。
不同等级的不同强化物轮番使用,保证其新鲜感。
比如分别放3个箱子,放着3个喜好等级的强化物,每次从3个箱子里各拿出2个;10~15分钟之后,把这6个玩具分别放回箱子里,重新选6个玩具或者让孩子选6个玩具(每个箱子里选2个)。
每个一段时间调换玩具,避免厌烦和饱足。
不同难度的任务,使用不同等级的强化物。同样,也可以把任务分成非常困难、一般难和容易三个等级,那么分别配上三个等级的强化物,区别强化就会更加直观。
建立配合的步骤
第一步:控制强化物
第二步:强化物配对
第三步:指令和回应一致
第四步:多强化好的行为
第五步:逐渐降低强化频率
第六步:维持配合
打好基础,建立好配合;
从理论出发,
给实践设立一个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E.g.Hagopian & Adelinis(2001); Lerman, Iwata & Wallace(1999); Lerman, Kelly, Vorndran & Van Camp(2003).
Lerman, D.c.,Iwata, B.A., Wallace, M.D. (1999).
Luiselli, J.K.(2009); Matson, J. L. (2009;Wolf, M. (1978).
Sundberg M., Partington J. “Teaching Language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or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997).
Schramm, R. (2011) Motivation and Reinforcement: Turning the Tables on Autism, (pro-ABA).
Schramm, R., Miller, M., The 7 Steps to Earning Instructional Control (pro-ABA).
END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