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记录 | 是验证教育方法有效的唯一途径
“行为记录可能是唯一的可以得知一种自闭症治疗、孤独症治疗、自闭症康复是否在发生效果的途径。不同类型的行为需要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在本章中探讨两种行为(自伤self-destructive和自我刺激)和它们的记录方式。”
·自·伤·行·为·的·记·录·
RECORGINGSELF-DESTRUCTIVE BEHSVIOR
最常见的记录自伤行为的方式是记录下行为发生的频率,因为自伤动作(self-destructive act)通常是短而清楚的,所以也很好记数。每个自伤动作被称做一个事件,其过程被称做记录事件(event recording)。即每次当孩子用他的头撞一个物体,咬自己,或其它自我破坏的行动时,就记录下一次事件。事件可能发生得很快,如一秒钟两次;或者很慢,如每分钟一次。
需要记录多长时间?
记录时间的长度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包括孩子隔多长时间伤害自己一次,他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setting)中有多少变化。例如,孩子在课堂上经常伤害自己,但在午餐桌上很少发生。无论怎样,你可能想对他的自伤行为进行取样。取样的意思是你不需要在全部的时间里做记录,而只是在一部分时间里,可能是每小时中记录10分钟。有时你需要在一整天里按每小时10分钟记录。At other times 在一天中的一个特定的时间里记录10分钟就足够了。你需要记录多少取决于许多条件,诸如,你的数据有多可靠,当事人(client's )的行为如何波动(over time)。取样记录提供的关于你采用的矫治方法的效果估计可能是不可靠的。当你刚开始着手时,或者是在第一天,你应该观察和记录下一个10分钟的课上孩子的全部自伤表现,使你获得一个基础参考值,以便与今后的取样进行对比和测量。
怎样记录
你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记数器(就像高尔夫场上的那种),一个很好的表和一张行为记录表。设计一张(参见样表4-1)10分钟为一阶段的表格,记录下行为发生的频率并做好笔记。
自伤行为记录表
儿童姓名:
日 期:
行为类型:
时间 | 频率 | 备注 |
9:00 - 9:10 a.m. 10:00 - 10:00 11:00 - 11:10 12:00 - 12:10 p.m. 1:00 - 1:10 2:00 - 2:10 3:00 - 3:10 4:00 - 4:10 5:00 - 5:10 |
【表4-1】
在矫治之前记录多长时间?
如果一个问题行为很严重,对孩子构成了危险,矫治行动要马上开始。否则的话,我们通常在矫治开始之前要有14天的时间做行为测量。如果在这期间该行为在减弱,在减弱到不再构成问题行为,或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之前,我们不采取矫治措施。如果在记录的这14天里,该行为没有变化或者还有增强,我们就开始矫治。用于确定行为发生率的时间(若干天)被称做基线,期间获取的数据将为矫治之后的效果对照提供基础。我们通常有14天的基线时间。
变化会在多长时间内发生?
变化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孩子的变化会有多快是没有一个肯定的规律的。一般来说,身体不舒适法比消退(忽视)或隔离法的效果要快得多,你会在第一小时内看到明显的减退。如果采用消退法,在第一个小时里或第一天里,该行为可能会有所上升,然后在以后的几天里逐渐的减退。有时一个行为在一周之后就完全消失了(has all butdisappeared after a week);而有时则需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直到你能控制它。
·自我·刺激·行为·的·记录·
RECORGINGSELF-STIMULATE BEHSVIOR
在许多情况下,自我刺激行为很难按照发生的频率来记录,因为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是连续性的,没有明显的开始点或停止点。换句话说,我们无法像记录自伤行为那样采用使用事件记录法,但可以使用一种“时间抽样法”(time sampling procedure)。在时间抽样时,你将观察时段(如,10分钟为一个观察时段)划分为更小的时间单元(如40个15秒钟)。每个15秒钟的单元里又被分为观察时间(如10秒钟)和记录时间(如5秒钟)。就是说,你用10秒钟观察孩子,然后用其余的5秒钟记录下他做了什么。然后在观察他10秒钟,用5秒钟记录,如此等等。这样,在1分钟内你就会有4次机会记录下发生了什么行为,也就是说,如果你观察了10分钟,就可以记录下40次。抽样数据表的式样可以参见表4-2。
自我刺激行为记录表
儿童姓名:
日 期:
行为的种类:
行 |
分钟 |
秒 |
是 不是 |
1. 2. 3. 4.
|
0
|
0-10 15-25 30-40 45-55
|
|
5. 6. 7. 8.
|
1
|
60-10 15-25 30-40 45-55
|
|
9. 10. 11. 12.
|
2
|
60-10 15-25 30-40 45-55
|
|
13. 14. 15. 16.
|
3
|
60-10 15-25 30-40 45-55
|
|
17. 18. 19. 20. |
4 |
60-10 15-25 30-40 45-55 |
【表4-2】
有一个简单而有不贵的“协助”法,你可以将观察时间段的划分任务交给一个小录音机,在你观察时带上耳机,让录音机提醒你。诸如,在10秒钟时:“观察第一行”,在第15秒钟:“记录”,在第25秒钟:“观察第二行”,“记录”以此类推。这样可以使你的记录过程变得简单,因为你不需要总是惦着看表。
·持续·时间·记·录·
DURATIONRECORGING
有些行为如暴躁情绪最好记录下它们的持续时间,因为对于这类行为,它们的持续时间比发生频率更关键。一个孩子可能一天只发作一次到两次,但每次发作可能持续几个小时。你要记录的是在一天里是否有发作,每次发作持续多长时间。你可以使用一个记时钟来方便你的操作。表4-3是一个持续时间记录的抽样数据表。你需要将表中的数据转换成一个坐标曲线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发生的情况。将天作为横轴,将时间的比例(在孩子被观察的整个时间里,暴躁情绪时间所占的比例)作为纵轴。
持续时间记录——抽样数据表
儿童姓名
行为种类
日期 |
发作时间 |
持续时间 |
备注 |
1.4. 1.4. 1.5. |
9:10(上午) 5:20(下午) 8:00(上午) |
15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
【表4-3】
·记·录·的·可·信·度·
RELIABILITYIN RECORGING
在所有的记录程序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是否具有两个人一致性。即记录结果是否有可信度。你可以通过第二观察人检验第一观察人的记录,第二观察人是独立于第一观察人之外,在现场同时记录同一个行为的人员。将第一观察人的记录数据与第二观察人的记录数据相比较。比较好的做法是,第二观察人对第一观察人的记录做“点核查”(spot check)检查两人相同性和可信度。即意,你不需要让第二观察人在全部时间里在场记录,而是核查全部观察时间的10-20%。如果两个人的记录数据中有两点明显的分歧处,观察就是不具可信性。一般来讲,在记录自伤行为时一致性相当大,但在记录自我刺激行为时一致性要小些。如果分歧点很大,就要对该行为进行更准确的定义,删除模糊点。如果有疑惑,don't score。
记录程序是比较复杂并且涉及到一个已经很老练的研究领域,HALL在1972年曾写了一本很实用的手册。你可以向附近大学里教育系或心理系的行为测量专家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