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取代康复师
同行有一位从国内过来专门参观美国自闭症中心的朋友,她非常喜欢这个功能齐全还会讲中文的机器人,当场问 Dr. Kazemi 在哪里可以买到,很想带一个回国。
没过多久,Dr. Kazemi 发过来一个新闻链接,美国 CNN 和 Fox 电台在宣传一位叫 “Milo” 的机器人。Milo 的颜值比 Nao 高,头发、皮肤、眼睛甚至牙齿都做得很精致,面部表情也相当丰富。
自从主流媒体报道机器人用于自闭症干预以后,这个话题不断被提起。在ABA领域中,机器人除了用于教学研究外,到底能不能最终取代康复师的工作? 不同的人观点不同:
Dr. Rollins: 德克萨斯大学的 Dr. Pamela Rollins 是一位特殊教育硕士兼语言治疗师, 她在 Fox 电台的采访中对 Milo 的好处娓娓道来 : 自闭娃对机器人比对真人更感兴趣,也更容易产生互动。自闭娃不爱看别人的眼睛,但是他们喜欢盯着机器人看。既然机器人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入手,趁机教授技能,比如识别表情,锻炼共享注意力,大动作模仿和各种生活技能。大家都知道自闭娃需要很多的重复学习机会,治疗师和家长有时候会因为进度慢而感到沮丧,影响自己的情绪,机器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另外 Milo 讲话比一般人慢20%,更适合自闭娃处理语言速度慢的特点。Milo 的表情比一般人简单,不会让自闭娃感到困惑。Milo 的行为有规律可循,有预见性,自闭娃喜欢可预见的事物,这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全感。
Dr. Kazemi: ABA是一项严谨的科学,基于长期的数据跟踪与海量的案例。机器人用于临床干预的数据研究目前还不充足。从这个角度讲,我目前只赞成把机器人用于教学示范。
家长讨论:
家长A:中国自闭症干预服务供给不足,我们最缺的就是康复师,如果Milo 有效,能够辅助康复师的部分工作,也不错。
家长B:Dr Rollins 在采访中提到 “Milo 跟我一样做干预治疗”,我对这句话表示怀疑,事先编好程序的机器人怎么能够跟受过专业训练的康复师相提并论? 另外,孩子跟机器人那里学到的技能是否能在真实世界里泛化?这很难讲。毕竟我们生活的世界目前还不是由机器人主导。
家长C:自闭症是动态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一直在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Milo 如何及时调整训练?我的经验是不要太迷恋高科技,比如我花几百美金购买的APP,有时候效果不如我自己做的卡片。我觉得 Milo不能代替康复师的工作,但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比如家长在等待服务的期间,漫长又无助,这种情况家里如果有个 Milo,总比孩子整天玩 Ipad 好。
专业文章 :
我特意查找了一番这方面的文章,也询问了 Dr. Kazemi 和她的研究生们,目前机器人做自闭症临床干预的文章确实不多。参照最近的一篇论文,题目叫做 “ 综合评论: 机器人是否可以进行自闭症干预?” 文章中提到,由于使用机器人的时间短,案例不多,机器人是否可以算作一种自闭症干预领域中基于证据的方法(Evidence-based practice),目前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来证实。另外,机器人作为一种辅助,当辅助被撤除后,自闭娃是否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将技能泛化?该论文的作者们对不同厂家生产的机器人做了调研,发现机器人在不同情景下教授过的不同技能,有些被泛化,有些则没有。所以对泛化技能的问题,目前也无法做出结论" (M. Begum, R. Serna, H. Yanco,2016)。
Milo的制造商正准备批量生产,计划把 Milo 带到 60多个试点学校,并在德州的学区广泛推广。上周一位同事提到了 Milo,说试想以后洛杉矶学区也引进机器人,我们推开一个特殊教育班的门,看到1位班主任,10个学生和 6个Milo,那该是怎样一个情景?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一百年后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医院彻底消失了,康复机构也不存在了。大家如果身体出了状况,一个 APP 就解决了;如果需要康复干预服务,就在网上订一个机器人。让我们继续关注机器人在自闭症康复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目前的三种观点 1)只限于ABA 的教学的研究和演示; 2)可以作为治疗的辅助工具; 3)直接走向前线自己当老师。
据说 Milo 在中国也露脸了,我很好奇,他是否有黑头发黑眼睛?谁家的小朋友已经跟他互动过?请在平台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