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oto 演示 ABA 入门 – 代币制
为了加强学生的目标行为,老师安排学生系统性地赢得条件强化物(代币),学生用代币换取后备强化物(喜欢的物品或者活动)。代币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用代币制来改变个体和整个班级的行为。
代币制有很多版本
迷你版:三五个代币,就可以赢得强化物
完整版:赢得强化物的道路比较漫长
计分版:在卡片上画竖杠,画爱心,最后算总分,决定是否得到强化物
代币制原理:
让我们用“大人上班” Vs “孩子上学”来演示一下代币制的原理:
成年人:
行为 -- 上班, 完成工作
初始结果 -- 拿到工资
最终结果 -- 用工资换取各种物品和活动:买衣服、食物,买电脑,去渡假
孩子:
行为-- 上学, 完成作业
初始结果 -- 拿到代币
最终结果 -- 用代币换取各种物品和活动:买零食,打电子游戏,看动画片
代币制的7个组成部分:
1. 明确要加强的目标行为
2. 确定学生展现目标行为后, 获得什么样的代币
3. 后备强化物清单,包括学生赚到代币后可以交换到的所有物品和活动
4. 强化计划表:明确说明每次做对几次才能得到一个代币
5. 建立兑换比率:要得到后备强化物,孩子需要多少个代币
6. 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可以用代币来换取后备强化物
7. 如果有问题行为,扣除代币 (不一定使用)
* Milterburger, 2008
看一下 Makoto 对代币制的演示
分析视频:以上演示的代币制运用在DTT中,代币制可以用于很多种教学方法
1. 明确要加强的目标行为:学生需要模仿老师的一系列动作
2. 确定学生展现目标行为后, 获得什么样的代币: 贴在板子上的塑料片
3. 后备强化物清单,包括学生赚到代币后可以交换到的所有物品和活动:拼图
4. 强化计划表:明确说明每次做对几次才能得到一个代币
每次做对三次或者四次(根据动作难度而定),代币向前移动一格(赢得一个代币)
5. 建立兑换比率:要得到后备强化物,孩子需要多少个代币?
代币向前移动三格(需要三个代币)
6. 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可以用代币来换取后备强化物?
赢得三个代币后,马上可以换取后备强化物(拼图)
7. 如果有问题行为,扣除代币 (不一定使用)
没有使用扣除
使用代币制的注意事项:
建立代币强化计划表,最开始通常需要实施连续强化,即每个目标行为出现都会得到代币。只有通过反复刺激,代币才能快速成为条件强化物,从而达到建立奖励机制并增强目标行为的目的。
兑换比率要清楚。每个后备强化物都要有一个价格。
后备强化物要多样化。一个原因是不同数量的代币应该能换取不同奖励。另一个原因是老师经常在整个班级实施代币制。比如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拿着赢得的代币去“小卖部” 购买他们喜欢的东西。试想一个班30个学生,小卖部准备的东西还真要多彩多样。
越难的技能,赢得的代币应该越多。打篮球远距离投篮比近距离投篮得分要高。赢得一块糖和赢得玩Ipad的特权,对分数的要求当然不一样。
代币制的消弱。大家最不容易接受这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现在要消弱?淡出? 使用代币制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展现目标行为。我们先人为设计代币制来加强孩子目标行为,当孩子对代币制的反应良好后,家长应该开始减少代币的使用,使得行为的反应趋于自然。消弱的方法包括:逐渐用赞扬来代替代币,逐渐拉长强化计划表,逐渐增加兑换比率等。
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基本需求当成后备强化物。比如食物,适当的休闲活动,训练活动,适量的运动等。举例,老师不能让学生用代币换午餐,但是可以让学生换取饭后的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