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语言训练13 ——回答个人信息问题
文 | 胡占萌 邓晓蕾
个人信息指的是我们个人最基本的情况。从小朋友的角度讲,他们常被问到的问题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学校、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及父母的联系电话等。在社交场合,成年人在遇到小朋友并与其互动时,常常是从提问这类个人信息的问题开始的。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以及场合的不同,孩子被问到的问题也会略有不同。比如,3岁的小朋友,大人经常会问姓名、年龄、有没有去幼儿园、上哪个幼儿园、谁是爸爸妈妈等;而7岁的小朋友则会被问到在哪里上学、几年级、最喜欢什么学科、好朋友叫什么名字,喜欢玩什么游戏等。在特殊情境下,比如孩子走失时,警察或工作人员通常会问孩子的姓名、跟谁出来的、爸爸妈妈的联系电话、住哪里等问题。孩子在小学入学面试时,遇到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回答个人信息的问题,有时候会让孩子做自我介绍,然后面试的老师会就某方面的信息追问更多的问题。所以,回答个人信息的问题是一个必要且复杂的课题。在早期干预的初期,我们会先教会孩子回答最基础的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如何教导孩子回答基本的个人信息问题。
训练一
回答基础的个人信息问题
训练目标:
当教导者提出一个个人信息的问题时,孩子能独立在2秒内正确地说出相应的答案。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且发音能让大部分陌生人明白。
目标问题:
-
你叫什么名字?
-
你几岁了?
-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
你在哪里上学?
-
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
-
你家住哪里?
在教学时,根据孩子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每个阶段教导3-5个问题,然后分几个阶段完成上述问题的教学。
注意: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在回答家庭住址的问题时,我们建议教导孩子回答住哪个小区。这里的意思是指,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具体到楼层房号的地址,但同时需要教导孩子在被问到该问题时,只回答小区的名称。
教导方法:
DTT回合制训练
教导程序:
-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好。
-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短暂的目光对视。
-
教导者提出一个个人信息的问题,如:你叫什么名字?
-
同阶段内教导的几个问题随机无规律地出现。
-
在每次训练中,每个问题提问的次数相同。
-
教导者马上辅助孩子说出正确答案,如,张伟。
-
在使用全辅助时,在指令后略停顿半秒,然后给出辅助(尽量避免“指令”和“示范辅助”无停顿地连在一起)。
-
辅助尽量在孩子做出错误反应之前给予。
-
该项目的目标是练习说出个人信息,所以不必一定要求孩子说出“我的名字是张伟”这一类的完整句子。
-
当孩子正确回答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如“对了,你叫【张伟】”,同时给予代币。
-
进入下一回合,重复以上第2-5步。
-
每次训练进行12-15个回合,保证每个问题有4-5次练习的机会。
辅助方法:
-
口语示范,也就是教导者直接示范说出正确答案。
辅助的撤销:
-
逐渐减少口语示范:【全部口语】→【从答案的最后开始减少给出的字数】→【第一个字】→【第一个字的起始音】→【第一个字的口型】→无辅助。
-
以【云顶花苑】为例:全辅助时,教导者直接示范完整名称【云顶花苑】;随后在辅助撤销过程中逐步减少给出的字数,如【云顶…】,然后到给出第一个字【云…】→示范形状名称第一个字的起始音【Yu…】→示范第一个字【云】的口型→最后到无需辅助孩子能独立完成。
-
辅助撤销的过程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按照这个撤销步骤来进行,如果孩子学习能力较好,可以跳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辅助级别。
-
除全辅助之外,在提供所有其它级别的辅助时,均在指令后等待0.5-2秒。等待时长的确定标准为:(1)给予孩子独立反应的机会,即在指令后,教导者在确定孩子不会乱说的前提下,略停顿,给孩子机会自己说出正确的答案;(2)确保孩子基本不出现错误反应,即如果教导者确定孩子在不会的情况下会乱说,则只停顿非常短的时间;但如果孩子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是不会乱说的,则可多等一下,但等待的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秒;
注意:
辅助撤销的过程不是“考”孩子的过程,所以当教导者降低辅助的力度或延迟给予辅助时,如果孩子频频地出现错误反应(比如,连续两次错误反应),说明所给予的辅助程度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增加辅助力度和在时间上的及时性。
纠错程序:
虽然我们总强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无错误教学,教导者要及时提供辅助,尽量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反应,但教学中出现错误反应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特别是在辅助撤销的过程中,一旦辅助撤销过快,错误反应就有可能发生。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导者按以下程序进行纠错:
-
教导者打断孩子的反应,告诉孩子:“不对,我们再来一次。”如果孩子对于“不对”的反馈不能接受,教导者可以直接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
-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再次给出一样的问题。
-
教导者在给出指令后马上提供辅助,提供的辅助可以是最高级别的辅助,即完整的示范;也可以提供比上一次提供的辅助略多的辅助,比如在错误的回合中,教导者给予的辅助是示范说出答案的第一个字的起始音,那么这次辅助教导者就直接示范说出第一个字或更多,在这里不使用时间的延宕。
注意:在纠错环节中,一般我们都会提高辅助的级别引发孩子的正确反应,但是当我们提高辅助级别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的反应一定是正确的,这时我们给予孩子重复纠错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也就是说不能持续让孩子犯错,要及时提高辅助的级别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而得到强化,比如:
-
在错误的回合中我们给予的辅助方式是“第一个字的口型”,那么在纠错环节中我们提高一个级别的辅助是给予“第一个字的起始音”,如果这时孩子还是没有出现正确反应,那么第二次纠错时就要提高到辅助“说第一个字”,孩子还是没有出现正确反应的话,第三次纠错时就一定要给予全辅助,也就是直接示范个人信息的名称,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一般我们也可以在第一次或第二次时直接给予全辅助,这里说到的最多不超过三次不是说一定要用足三次机会。
-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训练中孩子在命名时的语音清晰度不够,没有说清楚时我们进入纠错程序,这时是直接给予全辅助让孩子仿说,尝试的机会最多也是三次。但我们会建议您,如果孩子在纠错中的第一次或第二次尝试时语音的清晰度已经达到孩子能力所及的水平的话,这时就可以给予强化,以避免在第三次尝试时孩子说得可能还没有前面两次清楚。
-
当孩子说出当前个人信息的正确名称时,教导者给予孩子口头夸奖,同时给予强化。在这里教导者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点来选择给或不给强化。如果不给予强化会减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配合度,那么建议教导者在纠错程序中也给予强化,当然强化物必须要跟随正确反应(包括辅助下的正确反应)。相反,如果孩子表现出了辅助依赖,即不辅助就不说,一直等待教导者给辅助,那么教导者可以选择在纠错程序中不给予强化,以增加孩子独立反应的动机。
阶段目标的完成:
-
如果在连续两次的训练中孩子正确反应百分比达到80%以上,本阶段个人信息问题的训练完成。
-
本阶段教导的个人信息回答进入维持教学,教导者选择另外3-5个问题,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训练。
阶段目标完成标准:
-
孩子能独立且正确回答全部计划的个人信息的问题。比如,我们想要教导孩子的个人信息问题有9个,如果每个阶段教导3个问题,则需分3个阶段进行训练。当孩子通过了全部阶段的训练时,本项目完成,进入维持和泛化。
维 持
对于已经达到完成标准的阶段,并不代表孩子对于这一技能就已经掌握娴熟,我们仍然需要让孩子对这些习得技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练习,以提高孩子对技能掌握的精熟度。维持练习的建议如下:
-
在维持训练中首先是减少每次训练的回合数,比如,在教导阶段,每个问题呈现4-5次,那么在维持中就可以减少到每个问题只呈现1-2次。
-
当孩子在减少训练回合数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正确反应百分比(80%以上)时,就可以开始减少维持训练的次数,比如,由开始的每天都进行维持到每两天一次,再到每三天一次等,最后可以进行不定时的测试。
-
在维持练习中,不再对孩子的反应给予连续强化,也就是说不再是每一个反应都给予一个强化(实物或代币),这时可以每2-4个反应给予1次强化,并且强化物直接跟随的反应必须是孩子独立完成的正确反应。
-
当完成多个阶段训练后,合并所有孩子在之前阶段中已经掌握的个人信息,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帮孩子维持复习。比如孩子已经完成了3个阶段的训练,能够回答9种个人信息。我们的计划是每次维持做6个回合,则随机从这9个个人信息中抽取6个来给孩子练习就可以。
泛 化
教导孩子任何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技能,如果孩子仅能在教导环境或特定问句下能够回答个人信息是不够的,所以在完成训练后,我们需要测试孩子是不是能灵活地回答出自己的个人信息。我们建议至少进行以下的泛化测试:
-
变化不同问句来让孩子进行回答:如下图:
-
由不同的人来询问孩子已经学会的个人信息问题,并且更换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反馈。可以尝试让其他非训练人员,比如家里的其他成员,来向孩子提问。
-
更换不同的地点进行练习,假如孩子已经可以在家中流利回答,可以尝试在一些集体环境中询问孩子相关个人信息的问题,在视频通话和语音通话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尝试练习。
训练二
说出电话号码
我们把电话号码作为一个单独的训练来做,是因为在训练中会使用不同的辅助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能正确说出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后,需要把这个问题与训练1中的其他问题混合在一起随机地问孩子,确保孩子也能回答。
教学目标:
当教导者向孩子提问“你爸爸/妈妈的电话是多少?”时,孩子能独立在2秒内开始回答,并流畅正确地说出相应的电话号码。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且发音能让大部分陌生人明白。
教学材料:
-
针对已经认识数字的孩子,我们使用电话号码的数字条(如下图所示)作为辅助工具。
-
如果孩子尚不认识数字,则将本问题放在训练1中一并进行。
-
在制作数字条时,我们会把数字按3至4个数字的组合来呈现电话号码,并且每个数字加上下划线(如下图所示),比如,11位的手机号码呈现为XXX-XXXX-XXXX,8个数字分为XXXX-XXXX,7个数字分为XXXX-XXX。
教导程序:
-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好。
-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与教导者有短暂的目光对视。
-
教导者提问孩子:“你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
教导者马上出示数字条并且按照分开的数字辅助孩子说出电话号码。
-
用全辅助时,在指令后略停顿半秒,然后给出辅助(尽量避免“指令”和“示范辅助”无停顿地连在一起)。
-
当孩子正确说出电话号码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很棒,你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同时给予代币。
-
进入下一回合,重复以上第2-5步。
-
训练进行5-8个回合。
辅助方法:
-
视觉辅助:教导者呈现电话号码数字条
-
手势辅助:教导者手指指在数字上,并且跟随着孩子的诵读匀速移动
-
口语辅助:口语示范说出数字
辅助的撤销:
:
-
一般情况而言,在训练初期,教导者在呈现数字条后仅使用手势辅助,即按顺序指着数字,让孩子诵读。同时,也让孩子自己指着数字并跟随着慢慢移动。
-
口语示范仅在需要时使用,即当孩子卡住没有马上说出数字时,教导者马上提供示范。在这里注意,这一训练中我们需要的是孩子流畅地诵读数字,而不是考孩子是不是认识数字,所以一旦孩子没有说出数字,教导者可以马上示范。
-
当孩子能自己指着数字诵读时,教导者首先撤销手势辅助,但当孩子手口不一致时,教导者仍然需要带着孩子正确地指读。
-
在撤销了手势辅助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逐渐撤销视觉提示。撤销的方法是逐渐减少呈现的数字,真至最后完全没有数字(如下图所示)。在孩子指到空格卡住的时候,教导者直接提供口语示范。
-
最后教导者不再提供数字条,让孩子独立说。在孩子卡壳时,教导者提供口语示范。
泛 化
教导孩子回答出亲人的电话号码这个项目,对于人物和场景的泛化尤其重要。假设孩子在商场、公园、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跟父母不小心走散了,当不同的人,比如工作人员或是警察询问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时,孩子需要能正确地回答。因为我们的训练场景基本都是家庭环境,教导者多是孩子熟悉的父母或老师,为了确保孩子在不同场景里能向不同人(包括陌生人)汇报父母的电话号码,我们就需要在各种不同于家庭环境的情境下去帮孩子练习。在完成训练后,我们建议至少进行以下的泛化测试:
-
变化不同问句来让孩子进行回答,如:你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你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告诉我你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我来帮你给你爸爸/妈妈打电话,告诉我号码?
-
由不同的人来询问孩子已经学会的父母手机号码,并且更换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反馈。可以尝试让其他非训练人员,比如家里的其他成员,来向孩子提问。这个项目还需要让孩子不认识的人进行练习,万一有情况需要孩子回答,很有可能会是工作人员警察这些陌生人来问孩子,所以孩子需要向不同的人回答。
-
更换不同的地点进行练习,假如孩子已经可以在家中流利回答,可以尝试在一些日常生活环境中询问孩子父母的手机号码,比如去公园、超市、游乐场、市场等环境中练习孩子是否能展现出这个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