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问题行为处理——哭闹表需

作者:梦翔特教 2020-03-03

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家长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影响孩子进入社区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怎样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呢?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这个行为的功能,然后根据孩子的行为功能进行介入干预策略。如果方法使用不当,可能还会加剧孩子的问题行为。

以哭闹的形式进行表达需求的行为功能

一般有哪几种情况?

首先在排除自身生理因素的情况下(比如:生病或者受伤等)

※获得关注

※获得有形物

※对厌恶刺激(任务、活动、环境等)的移除

行为功能分析

ABC叙事记录法:A:前事;B:行为;C:后果

例子:奶奶和小花准备看电视,奶奶将频道调到了新闻,小花大哭,奶奶将频道调到了动画片,小花停止了哭闹,之后小花只要想看动画片的时候就会在家里大哭大闹。

环境事件—前因(A)—行为(B)—后果(C)    

小花表现的行为是大哭,导致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奶奶将频道调到了新闻频道,直接行为后的后果就是奶奶将新闻频道调到了动画片频道。

在家记录时,要看行为之前发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行为的环境事件,还要记录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以及时长。

常见哭闹表需的问题表现,就是孩子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孩子的认知或者技能的缺失还有不能等待等,都可能引发我们哭闹表需的问题行为。

当问题行为发生之后,我们要寻找一个替代行为,替代行为就是能同哭闹行为,达到共同目的的行为。

案例:获取关注

案例介绍:小A,3岁,模仿能力较好,可执行简单的两步指令,有简单的口语(以名词及简单的动词为主),可进行简单的假想性游戏。

例子:妈妈正在做饭,孩子自己玩玩具,玩着玩着就开始哭,妈妈赶紧跑过来看发生了什么,孩子停止了哭声。之后只要妈妈在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小A总是在大声哭闹。

小A的表现的行为是哭闹,哭闹之前孩子自己在玩玩具,妈妈在做饭,哭闹的功能是获取妈妈的关注。妈妈在小A哭闹的时候过来,这强化了小A的这一行为。

所以我们要使用削弱,即忽视。在孩子哭了之后,掐断事情继续发展的机会,寻找替代行为,比如教授小A叫妈妈。或者直接说“看!”去替代小A的哭闹行为。注意,是要在小A玩玩具时,即哭闹之前,替代行为就要介入!

另外,还可以让妈妈测量小A自己能在一个地方玩多长时间,在这个具体时间内,没有出现哭闹行为,就给予强化。也可以提前预防,提前告诉小A妈妈在干什么,或者说五分钟后再来陪小A一会。其次可以安排一个小A喜欢的环境,多一些小A喜欢的玩具,或者是一些活动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每个孩子是非常聪明的, 知道每个人对他的底线在哪里。家长要想正确的处理问题行为,首先就要明白孩子每个行为都想做什么。孩子发生了每次问题行为就是以孩子的方式在与我们沟通。我们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处理问题行为的时候用理性的态度去处理,让孩子知道,这个行为,要用恰当的方式来跟家长去做,沟通完了,就得到我们的关注。

案例:获得有形物

这个问题常常发生在一些沟通能力较弱的孩子身上。

例子:小明和奶奶去超市买菜,看到了糖果要买,奶奶不给买,小明就立马开始哭闹,甚至还出现了躺在地上哭的行为。奶奶觉得很丢面子,给小明拿了糖就去付账,然后带着小明就回家了。

首先要看到孩子表现的行为——哭闹之前是什么,是奶奶不给买糖,行为功能就是小明要获得糖。我们要使用削弱去处理问题行为,就是不再继续给予哭闹之后的后果。要告诉小明,“站起来”、“安静了”,然后再使用替代行为,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手势。孩子使用了恰当的方式跟家长沟通之后,糖还是要继续给孩子买,等孩子使用功能性沟通的方式稳定之后,要帮孩子提前制定好规则。接下来还要进行大量的功能性沟通练习,要结合孩子当前的能力进行训练,还要进行前辈技能的训练。

案例:对厌恶刺激的移除

例子:近期妈妈给5岁的小明换了一所新的康复学校,到学校之后小明又哭又闹,妈妈忍受不了孩子的这个行为,大声的训斥了小明,小明哭闹的行为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剧烈,妈妈就将小明带出了学校,小明的哭闹行为就停止了。

有一部分自闭症孩子可能会因为感知觉的异常,对于一些陌生的环境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敏感反应。由于孩子的核心障碍问题,即孩子沟通表达能力的缺失,孩子会用哭闹甚至更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想要逃离这个环境的行为。我们的处理方法,第一步,还是要进行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如何处理,要用削弱的方法,然后告诉孩子要安静,要使用恰当的方式去逃避不喜欢的环境或者任务,或者是要求等。

我们替代行为的一些选择一定是孩子已会的技能,比如拉一拉衣角,指一指外边等,去告诉家长,要出去,不想在这里。之后仍要进行功能性沟通的训练,强化替代行为。只要孩子能够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进行表达,我们就要去立即终止这个活动,或带孩子离开这个环境。

终止活动之后,还要对孩子忍耐度的练习,可以对环境进行改善,丰富一下环境,创造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在环境中,让孩子不排斥,还可以与孩子讲条件。另外,在孩子上课时,孩子出现以哭闹的方式去逃避这个厌恶刺激,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选择,让孩子去选择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活动,这些都可以降低一些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

为什么使用正确的方法,但不见成效?

大家在使用削弱的时候,是不是在削弱爆发的时候,没有坚持住我们原有的原则?是否家长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干预时家庭成员是否都统一了原则同意了方法?另外,孩子的问题行为强化历时较长,家长处理问题行为时半途而废,促使问题行为的情况加剧。我们仍需要把大量关注放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孩子表现好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会强化孩子好的行为。面对问题行为时,要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要思考孩子问题行为后面是什么能力缺失造成的。

作业

根据自己孩子哭闹的行为,家长通过描述来分析目标行为的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