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认知训练13:区辨认识情绪及相关训练
文 | 王坤
情绪是由一系列主观感受、生理唤醒和外部行为共同活动而构成的复杂状态。不同的心理学派对情绪的定义和分类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体验有四种: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快乐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快乐随之而生。悲伤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伤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悲伤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愤怒是愿望不能实现或者为达到目的的行为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恐惧与语言和认知的发展有密切联系,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恐惧的内容也不尽相同,1周岁的婴儿对直接的刺激产生恐惧,例如:声音、光线、疼痛等,2岁左右对黑暗和独处感到害怕,3岁以后与想象密切相关的事物会诱发幼儿的恐惧情绪。这四种基本情绪通俗地说也称为开心、伤心、生气、害怕。人们对不同事物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拿小孩子来说,通常得到喜欢的食物或玩具或是成功完成某事或得到大人的夸奖时,会表现出开心的样子。到学校跟家人分离或是心爱的玩具丢失会表现出伤心。玩具被他人破坏或喜欢的活动被阻止会表现出生气。遇到突然发出的巨大的声光变化或高度变化或到陌生的地方遇到陌生人会表现出害怕。情绪的产生和表达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并不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实现。然而,是否能正确表达情绪则是另一个概念,对于一部分人可能需要通过学习来调整自身表达情绪的方式。关于情绪的表达,我们会在未来的社交系列的文章中再具体介绍。
通常我们会根据人们的面部表情特征和身体动作姿态的表现来判断推测一个人的情绪,例如开心时,会表现为嘴角上扬、咧嘴笑等表情特征和手舞足蹈这些身体动作等;伤心难过时,会表现为嘴角下垂、痛哭流涕等;生气时,会表现为眉头紧锁、叉腰跺脚,甚至产生攻击性、破坏性行为等。害怕时,会瞳孔放大、张大嘴巴或捂嘴尖叫等。自闭症儿童能够自然地发展出各种情绪体验,但不一定能够感同身受地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这一技能的缺失直接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孩子在社交中无法根据他人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反应。对于情绪的教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技能的学习,在这里,我们先介绍最简单的情绪识别训练,通过这一训练先让孩子了解最基本的情绪。在后期的教学中,我们会向大家介绍更多的情绪方面的训练,比如命名情绪、描述情绪、预判情绪、根据情绪做出正确的社交反应等。
目标情绪:
最基础的四种情绪为:开心(快乐)、难过(伤心)、害怕(恐惧)、生气(愤怒),这四种情绪是我们最先教导的。
如果孩子有能力学习更多的情绪,其它常见的情绪还包括:惊讶、害羞、厌恶、困惑、羞愧、内疚、失望、担心、紧张、尴尬、骄傲、疲劳等。在早期干预中,一般不会再教导更为复杂的情绪。
本文以四种基本情绪为例,介绍如何教导区辨他人的情绪。
第一阶段:区辨基本的情绪图片
目标行为:区辨情绪
目标行为定义:
当给予指令“找一找【情绪名称】”时,孩子能独立在3秒内从桌面上呈现的四种情绪图片中找出对应的情绪图片。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情绪图片
-
图片的大小统一,背景颜色尽量选择白色,这一阶段使用同一人物的真实人物表情图片,表情尽量是夸张明显的(如下图所示)
-
如果图片是不同人的表情,尽量使用差别较小的人物,比如都是小男生。

*以上图片已获本人授权
教导程序:
-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的两边
-
教导者将四种情绪图片呈一直线放置在桌面上,每张图片之间间隔保持5cm左右。
-
教导者吸引孩子注意力并给予指令:“找一找【情绪名称】”
-
在每次训练中,每个情绪的指令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出现的顺序没有规律。
-
教导者马上辅助孩子拿取对应的情绪图片
-
当孩子拿取对应的图片后,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对了,这是【情绪名称】”,同时给予孩子代币。
-
教导者变换情绪图片的位置,进入下一回合,重复以上步骤2-5。每次训练可进行12-16个回合,即每种情绪有3-4次的练习机会。
辅助与辅助的撤销:
手势辅助:教导者手指指向对应的情绪图片。
辅助的撤销:
-
教导者逐渐增加手指与目标图片之间的距离,从一开始的直接指在目标图片上,逐渐变为教导者的手指离目标图片的距离远一些,比如5厘米,然后再变得更远,直至辅助完全撤销。
-
在降低辅助级别时,结合使用辅助时间的延宕。在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在给出指令后,教导者需要马上给予辅助;当降低辅助级别时,教导者延迟给予辅助的时间,一般可延迟1-2秒,延迟的时间以孩子不出错为前提,但不超过2秒。
-
在辅助撤销过程中,如果孩子的错误反应开始上升,说明此时给予的辅助力度是不够的,这时需要增加辅助力度,并在时间上及时给予辅助。
纠错程序:
虽然我们总强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零错误教学,教导者要及时提供辅助,尽量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反应。但教学中出现错误反应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特别是在辅助撤销的过程中,一旦辅助撤销过快,错误反应就有可能发生。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教导者按以下程序进行纠错:
-
教导者中断孩子的反应,要求孩子把手放好。如果孩子已经拿了错误的图片,教导者把图片轻轻地从孩子手上拿回来,重新放回桌面上。教导者可以给予孩子中性的回馈,如“我们再来一次”。
-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重发一次先前的指令,即孩子反应出错的指令。
-
在给出指令后教导者马上提供辅助,提供的辅助可以是最高级别的辅助,比如手指指在目标图片上或手把手辅助孩子拿取目标图片,也可以提供比上一次提供的辅助略多的辅助,比如在失败的回合中,教导者的手指与目标图片的距离在10cm以上,这次辅助教导者的手指与目标图片的距离变为5cm左右,并且不使用时间延宕。
-
当孩子做出正确反应,也就是正确拿取目标图片时,教导者给予口头夸奖,“对了,这是【情绪名称】”,同时给予强化。
注意:
纠错程序中,教导者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来选择给或不给强化。如果不给予强化会大大减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配合度,建议教导者在纠错程序中也给予强化,当然强化物必须要跟随正确反应(包括辅助下的正确反应)。相反,如果孩子体现出辅助依赖,即不辅助就乱拿,而给予辅助就会跟从做,那么教导者可以选择在纠错程序中不给予强化,以增加孩子独立反应的动机。
阶段完成的标准:
-
孩子能连续2次(跨两天)训练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时,当前阶段四种情绪的训练完成。
-
如果要教导更多的情绪,可进入新一阶段的训练,程序同上。
第二阶段:不同人物情绪图片的泛化
这个阶段,我们将使用不同人物的情绪图片、卡通人物图案的情绪图片以及简笔画、卡通情绪图标等进行泛化训练,以确保孩子可以辨识不同人物的情绪。
教学材料:
1. 不同人物情绪图片(如下图所示);训练时可使用多套不同的人物图片,直到孩子在未经教导的前提下就能找出正确的情绪照片。

*以上图片已获本人授权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2. 卡通人物的情绪图片(如下图所示);训练时可使用多套不同的卡通人物图片,直到孩子在未经教导的前提下就能找出正确的情绪图片。

*以上图片来自《知情解意》
3. 简笔画卡通图标(如下图所示);训练时可使用多套不同的图标情绪图片,直到孩子在未经教导的前提下就能找出正确的情绪照片。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呈现某一情绪图片在孩子面前并给指令:“一样的情绪放一起”时,孩子能独立在3秒内将该情绪图片与桌面上相同情绪的图片放在一起。
教导方法:DTT回合制训练
教学材料:情绪图片,每种情绪至少3张以上
•可以混合使用真人、卡通、和图标的照片
教导程序:
-
教导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边
-
教导者将四张不同的情绪图片呈直线放置在桌面,每张图片间隔5-10cm
-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
教导者呈现任意一张情绪图片在孩子面前,并给指令:“一样的情绪放一起”
-
教导者等待2秒,如果孩子无反应或有错误反应的倾向,教导者阻挡孩子的动作,并给予口语提示,如:他很开心,开心和开心放在一起
-
如果孩子仍然未做出正确反应,教导者给予手势辅助,即手指指向正确的图片
-
当孩子把相同情绪的图片放在一起时,教导者马上夸奖孩子:“对了,他们都是【情绪名称】”,并且给予代币。
-
调整桌面上卡片的位置,重复以上步骤2-7

纠错程序:
当孩子出现错误反应时,我们按照纠错程序进行纠错,即教导者中断孩子的错误反应,收回孩子放错的图片,并获取孩子注意力,再重新把该图片递给孩子并且给指令“一样的情绪放一起”,然后给予足够的辅助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在纠错程序中教导者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选择给或不给强化。
完成标准:
-
当连续两天孩子的正确反应在80%以上时,本阶段训练完成,进入测试
-
在测试中教导者选择新的几组情绪图片(不同人物和背景),如果孩子能连续两次正确反应在80%以上,本项目完成。反之如果使用新的图片测试孩子正确率达不到80%以上,则使用教导程序继续教导,直至孩子能在新图片的测试中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




这个练习不需要按严格的教学程序来操作,可以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的时候顺便练习。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时,当书里呈现的人物有明显的表情特征时,就 可以让孩子指一指。如下图所示,图中有小兔子呈现开心的表情,而小老虎则不开心,如果“开心”、“失望”等情绪词汇是孩子已经掌握的,就可以在这里让孩子指一指。家长可以给指令:“指一指谁很开心呢?”然后看孩子是不是能指向小兔子。在孩子指出正确的人物后,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比如“晚餐是小兔子琪琪喜欢的,所以小兔子琪琪很开心地在吃饭;但晚餐不是巧虎喜欢的,所以巧虎有些失望了。当然,我们的训练不会仅限于区辨,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命名情绪的训练,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问孩子人物的感觉是什么。在未来我们写到语言训练的文章时,还会提到这个练习。


先备技能:
-
孩子能够区辨基本情绪,并且能够进行情绪的配对。
-
孩子能够根据描述来区辨事件,比如,摔跤了、玩具被抢走了、秋千坏了、水洒了,等。
教学材料:
-
情绪图片(推荐使用卡通人物图片)
-
简单事件图片(下图给出一些例子:小兔子的跳绳断了,她很伤心;鹦鹉陶乐比陪巧虎玩纸飞机,巧虎很开心;巧虎陪兔子琪琪荡秋千,琪琪很开心;琪琪看到妙妙手里的毛毛虫,她很害怕。)


训练程序:以巧虎的飞机坏了为例

-
教导者将情绪图片呈现在桌面的一边(不需要放桌面正中间)
-
教导者呈现一张事件图片,同时描述图片的内容,比如:“巧虎最喜欢的小飞机坏了,巧虎会有什么感受呢?”
-
如果孩子无法从出示的情绪卡片中挑出正确的情绪卡片,家长提示孩子:“巧虎的玩具飞机坏了,他是开心还是伤心呢?”
-
如果孩子仍然无法从出示的情绪卡片中挑出正确的卡片,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巧虎的玩具飞机坏了,所以他很伤心”
-
当孩子拿出“伤心”的情绪卡片,教导者夸奖孩子“对了,巧虎很伤心”,并给予代币。
参考文献:《人体发育学》,李晓捷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