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自闭症会自愈吗?自闭症儿童不干预会怎么样?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2-02

自闭症会自愈吗?轻度自闭症要不要干预?自闭症不干预会怎么样?自闭症本质是行为表现的缺失和偏离,会损害人的社会功能,如果不及时接受干预,会导致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自闭症无法自愈,自闭症儿童必须经由干预训练,逐步提高自理和自立能力。

 

孩子确诊自闭症后,在干预治疗方面,家长必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闭症无法自愈。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兴趣和活动范围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核心症状的发育障碍,外在表现为行为技能的缺失,常见的表现如在穿衣、吃饭、如厕等衣食住行方面都需要人辅助,语言、社交能力不足,规则意识差等。这些技能又可进一步分解为多项小技能,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自主习得或是在他人的引导下快速掌握,但是自闭症孩子则需要从最基础的技能从头学习,如果他们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缺乏必要的关注和引导,自身的障碍程度很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因此,即便有轻度自闭症的孩子也需要在有支持和辅助的环境下成长,避免能力的退化。

 

第二,自闭症要早发现早干预。

婴幼儿的大脑发育有很强的可塑性,家长如果能抓住孩子6岁之前的发育关键期,抓紧时间对孩子进行干预,塑造孩子的行为,很有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早干预强调的是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并不是说家长超过6岁再干预就没有效果。自闭症人士的康复是一件需要持续终身的事,干预没有时间早晚,重要的是能持续为孩子提供支持。

 

第三,自闭症无法完全治愈。

自闭症是一种终身性的发展障碍,其症状会伴随人的一生,无法完全根治,只能通过早前发现和干预,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自理自立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判断自闭症人士的预后状态有这三种依据:一是看孩子实际的进步程度,比如从完全不说话到可以和家长进行简单的互动,从生活无法自立到可以自己独立居家生活等;二是看孩子的社会融合程度,比如可以适应普通学校的生活,并且在成年后实现就业,甚至成家立业等;三是经过专业的医疗评估后,孩子已经不再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达到了“脱帽”的标准,可以无障碍地融入普通人的群体。

 

影响一个自闭症孩子最终康复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孩子先天的障碍水平、发现时间的早晚、干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其它伴随共病,干预时长以及是否持续坚持等。所以,家长在帮助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水平,选择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案。

 

第四,慎重对待各种奇效疗法。

认真学习与自闭症有关的医学研究和科普知识,正确认识自闭症,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谨慎看待未经推广或仍处于试验阶段各类药物治疗或其它形式的物理治疗,对个别家长分享的成功案例保持理性的眼光,充分了解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主流科学推荐的方法,在干预投入方面量力而行,不要轻易尝试各种奇效疗法等。

 

 

目前的自闭症康复主要依靠教育干预,如果孩子确诊自闭症以后,放任其自由发展,会导致以下后果:

1)与同龄人差距的越来拉大。

在儿童发育早期,比如在2~6岁的学龄前阶段,自闭症孩子在运动、精细、理解、表达、认知等多种能力存在落后,和普通儿童的差距还不太明显。但如果放任自闭症孩子在高阶段的多种能力缺失,普通孩子却在以更快的速度成长和发展,他们之间的发育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2)社会性更为缺失。

除了少部分轻度的高功能自闭症可能在不干预的情况下进入普通小学,大部分中、重度的自闭症孩子进入学龄期以后,可能都会面临上学困难,无处可去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需要适应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对行为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他们始终处于能力不足或退化的状态,社会功能受损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诊断无误的情况下,如果家长坚持不对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行为干预或介入,自闭症给孩子的生活、学习造成的不良也会扩大,甚至会影响整个家庭,比如家长因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身心俱疲,由于无法上学,只能长期居家生活引发的家庭矛盾等。

 

为了提高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家长应该重视家庭训练的重要性,尽早对孩子展开居家干预。即便不把孩子送去机构,也要通过自学干预知识来训练孩子的各项能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他们的行为问题。只有当孩子的能力进步后,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融合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