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为什么要干预孤独症?孤独症儿童长大以后需要哪些社会融合技能?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1-30

孤独症为什么需要干预?孤独症儿童长大以后社会融合需要哪些技能?孤独症康复的目的是通过干预训练来提高孩子的各项行为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为了提高孤独症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家长必须在儿童的小龄阶段就注重融合技能的培养。

 

孩子的绝大部分行为技能非天生享有,而是靠后天的养成。与普通儿童相比,自闭症孩子存在语言、社交和行为等多领域的发育落后或异常,由于基础能力不足,他们无法通过自发或自主的学习模仿来获得技能,必须要有他人的辅助和支持。

 

孤独症的干预是指家长或老师对孤独症孩子进行引导和训练。但干预不是为了让孩子变成所谓的正常人,而是为了让孩子有能力融入社会。即便是重度的孤独症孩子,也可能通过科学的干预变得“好养”“好带”。

 

社会融合是孤独症康复的终极目标,孤独症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家长在一开始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期待孩子的未来,并结合以下几点,为孩子设置合理的康复目标:

 

① 孩子自身的条件

即孤独症孩子先天的能力水平。孤独症有很强的异质性,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孤独症孩子,家长必须要基于自家孩子的障碍程度、能力和条件去设置合适的目标。

 

② 家庭的经济水平

家长的经济条件主要影响家长在干预方面的投入情况。家长要平衡好干预、生活和自己的工作,在保证家庭生活稳定的基础上,才能为孩子提供长久的支持。

 

环境支持资源

在家庭干预以外,家长应该积极外部力量的帮助,比如特殊教育服务机构以及普校融合的相关支持情况等。

 

④ 社会接纳
社会大环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接纳和包容程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社会生活,友好互助的环境支持可以极大地减少孤独症人士在融合道路上的阻碍。

 

孤独症孩子的社会融合不等于混合,不仅是把孤独症孩子送进学校或让他们和普通人一起生活那么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将涉及对孤独症孩子的生活自理、社交、职业技能等多技能上的考验。置身于社会环境中,不仅有利于改善孤独症人士的社会行为习惯,还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激发并发挥其潜能。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孤独症孩子未来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上学、就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在生活上减少对他人照料的依赖。家长必须在小龄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孤独症孩子的这12项社会融合必备技能:

 

 

1)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

包括防止意外伤害、误食;预防火灾、烧伤、触电、溺水、高处坠落、走失、交通事故;消减问题行为等。

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理解并能遵从禁止性的指令,明白不可以做什么,能理解并遵从在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2)闲暇技能

孩子在不学习、不工作的时间里,能通过适当的行为方式度过闲暇时光的能力,比如听音乐、玩玩具、画画、看电视且知道到时间就停止等。

 

3)生活自理技能

包括基本的自我照料,比如基本衣食住行,可以独立穿衣、洗漱、如厕;居家生活技能,如做饭、拖地、做家务等;社区生活技能,比如独立上班上学、外出散步、到邻居或亲戚家串门、购物、去银行邮局医院等。

 

4)自立技能

可以自主管理身边的事物、家务、生活、学习或工作,即孩子在不需要外界提示或干预的情况下,依然能独立完成活动。

 

5)每日适量的运动

适量的粗大、精细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促进孩子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消耗孩子的体能,避免因精力过剩而出现挑战性行为和影响睡眠。但给孩子安排的运动一定要符合他的生理年龄和当前发展水平。

 

6)沟通技能

掌握生活中必要的交流手段,比如听从简单指示,传达需求信息,能回答出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等。

 

7)社交技能

理解并遵从一定的社交规则,具备在社会中生活下去的本领。比如,叫他(她)之后有回应;能参与集体活动;不做不合乎社会伦理准则的事情等。

 

8)职业技能

具备胜任某项职业活动的基础能力,主要强调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技能或在学习、工作方面必要的技能。所以在设计小龄阶段的教学内容时,就要考虑到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大致方向。

 

9)职业行为能力

能遵守职场规则,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比如按时出席活动;遵守事先定好的顺序;在无人监视的状况下工作;在有干扰的环境中也能持续工作;不拒绝新工作等。

 

10)情绪管理

通过行为功能分析了解孩子情绪波动的原因,如果情绪问题已经产生,家长要做好疏导和排解工作。在情绪管理能力训练中,要增强孩子的预见能力,提高他对事物变化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减少情绪问题的发生。

 

11)性教育

开展性教育要越早越好。具体包括避免孩子与他人发生不正确的身体接触,防止受到性侵害;防止孩子在公共场合玩弄自己的生殖器;关于性与性行为,自我护理能力训练,比如身体清洁及护理等。

 

12)社会融入

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规则,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能表现出适宜的言行,能被普通人群所接纳。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孤独症孩子能正确使用社会生活的辅助设施及接受一般化的社会服务;二是要对公众进行社会教育,提高普通人群对孤独症群体的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