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能变回正常人吗?孤独症孩子多久可以康复?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1-02

孤独症能变回正常人吗孤独症孩子多久可以康复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的发展障碍,不可完全治愈,即便是程度较轻,预后较好的孩子成年后仍然会带有孤独症特质。孤独症康复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关键在于长期坚持,需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孩子的干预计划。

 

 

 

孤独症的核心障碍是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和活动范围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不同孩子的具体症状各异,轻重程度也不一样。被确诊为孤独症的孩子意味着他们的社会功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希望孤独症孩子变回正常人,恢复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但从孤独症康复的科学角度来说,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并无现实意义。要解决如何让孤独症孩子“成为正常人”的问题,新家长必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无法治愈。

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大部分被确诊的孩子在婴幼儿期就会出现明显的孤独症症状,或是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逐渐出现能力退化,可以说孤独症孩子一开始就处于一种异常发育的状态。由于病因未明,孤独症不仅不能提前预防,也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孤独症的症状会伴随人一生。

 

第二,孤独症康复是为了赋予孩子必要的行为技能,而不是消除孤独症。

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表现诸如不会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运动能力差,对环境挑剔,不适应集体生活,他们的语言、行为和社交能力与同龄人存在明显的差距或者说落后。孤独症康复的目的是通过行为干预来教授孩子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当他们达到足以适应全部或大部分的生活的水平,不再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就可以认为他们获得了良好的预后。

 

第三,家长如何看待正常人。

家长期望孤独症孩子变成正常人,得先确定到底何为“正常”。正常人即普通人,事实上也并不完美,普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遭遇社交困难或出现问题行为,关键在于严重程度的大小,是否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干扰,是否影响自身的成长发育。相应地,如果一个孩子有孤独症的症状,无论他的刻板行为或是特殊兴趣在旁人看来有多怪异,只要并未影响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就说明他仍然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他独特的行为模式不一定就要被纠正。

 

 

孤独症理想的预后状态并不等于完全没有孤独症的症状或特质,家长在干预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擅于分辨他的哪些行为是儿童的正常行为,哪些行为属于孤独症的症状以及哪些行为亟待被干预,哪些行为即便存在也不会影响孩子的生活。不把孤独症孩子视为异常,包容和接纳他们的特质,才能找到正确的干预方向。

 

从具体的干预方法上来说,想要让孤独症孩子恢复成普通人,核心在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孤独症谱系圈老家长甄岳来老师提倡的社会性教育,包括社会功能培养,思维能力开发和一般能力养成,可以为孤独症家庭干预提供参考。

 

社会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安全居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遵守规范能力,应用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意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

思维能力:思维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培养,数学、自然、社会常识。

一般能力:注意力、配合能力、执行能力、计划能力、主动性等。

 

在具体的干预中,家长要重视这两点:

第一,孤独症孩子的能力训练要比普通孩子更早起步。孩子一诊断,就要及时展开干预,应该牢牢地抓住社会性不放松,即“我们教的,就是孩子要用的;对孩子有用的,就是他自己要学的”,一切从功能出发来教育孩子。

第二,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干预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或创造干预契机,随时随地去教孩子。

 

干预孤独症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孩子受先天能力和后天环境支持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进步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什么时候能康复,预后是什么样子无法提前预测。家长要做的,是要认真听取医生和老师指导或建议,坚持对孩子进行家庭干预,同时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调整训练节奏和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