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家长如何做好家庭干预?
孩子确诊孤独症,家长应该怎么办?孤独症康复怎么做?孤独症家庭干预有哪些注意事项?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只能依靠教育干预。孤独症家庭在坚持干预训练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自身的心态建设,接纳孩子的特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关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市面上存在着各种五花八门的方法,但目前主流科学推荐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行为干预主要针对于孩子的孤独症症状,旨在教授他们好的行为,减少不恰当行为,核心目标是为了教授孩子更多的行为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执行家庭干预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家长要掌握必要的专业干预技能,可以适时地对孩子展开干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求家长要有健康的心态,才能保证能为孩子提供长期的支持。但很多家长在兼任父母和老师双重身份的过程中,面对繁重的抚养和教育压力,他们往往遭遇到很多干扰或阻碍,这些问题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家庭干预的实施以及实施效果。
(1)家长自己很难接受自闭症孩子
怀疑医生的诊断,反复求医,将自己的孩子与普通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等现象,是很多新家长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有的家长可以比较快地接受现实,但有的家长可能会长期处于“我的孩子是自闭症”“这一生完了”这样的低谷当中,而且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转移到孩子或是其他家庭成员身上。
家长否认孩子的障碍或是否定孩子的一切行为,比如只要孩子一出现孤独症症状,就会立刻上前制止,甚至发脾气或是责骂孩子,这类行为本质上都是无法真正接受孤独症孩子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长的焦虑心态,如果父母长期处于这种高压情绪中,不仅会破坏整体的家庭氛围,还会影响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婚姻关系破裂,家庭矛盾激化
孩子确诊孤独症以后可能会引发家庭动荡,比如父母一方不愿意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出现一方出走的情况,还有的诸如家长一方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长期全职干预孩子导致心理失衡,或是各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存在冲突等,这些问题导致的家长心态变化将会严重破坏家庭的稳定性。
(3)家庭经济压力过大
机构干预、影子老师陪读或是家长辞职干预孩子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导致家庭生活水平下降,或是家庭本身就面临经济困境,无力给孩子做康复,还要勉强为孩子争取高消费的康复资源等。家长在精神压力和物质条件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家庭的基本生活和孩子的干预都很难得到维系和保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是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为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规划,二是可能会形成孤独症孩子后天成长环境中的创伤因素,加重他们的障碍程度。
针对于孤独症家庭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目前有专门的家庭治疗方案可以为家长提供帮助。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案例表明在家庭治疗中,接受的咨询的主要集中在家长和极少数高功能的孤独症孩子,家庭治疗本质上治疗的是父母,针对的是父母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目的是引导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调整自身心态,做到真正的接纳孩子,减缓心理压力,纠正一些由于负面情绪导致的错误的教育理念和干预方法,而不是针对孩子的孤独症。行为干预和技能训练仍然是帮助孤独症孩子进步的核心手段。
与孤独症孩子建立并保持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开启家庭干预的第一步,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要求家长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接纳孩子,调整期待
接纳孩子的孤独症特质,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要执着于“治愈孤独症”“把孩子干预成普通人”,降低期待,避免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的技能,让孩子在学习中提高信心。
②了解孩子的症状和能力基础,识别孩子需求
家长要足够敏感,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互动,观察他的日常行为,做好记录,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定位到他能力不足的地方,知道他在什么情境下容易出现哪些行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主动为孩子提供帮助。
③找到孩子的兴趣,积极引导
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拓展孩子的能力,有技巧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发展技能。当孩子有和父母互动的兴趣之后,父母需要抓住时机,更多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④不过度训练
孤独症早期干预对训练时长和强度要求较高,但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从孩子当前的能力基础和接受程度出发,制定适合孩子的干预计划,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如果孩子的某项技能并未熟练,家长可以不要急着泛化,或是为了达到时刻抓紧训练的效果,不分时间场合地对孩子展开干预,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强行做干预容易诱发孩子的问题行为,不仅家长容易尴尬,还达不到干预的效果。因此,家长要切忌在孩子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强行教孩子一些自以为是的技能。
⑤保持耐心,不打骂孩子
孤独症干预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家长要保持耐心,允许孩子犯错和进步慢。日常训练中当孩子没有完整任务或指令时,家长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训练方式和节奏,而不能通过打骂或责罚孩子来发泄自身的焦虑情绪。
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要尽量统一战线,形成互相支持的友好氛围,即便有些无法避免的矛盾,在孩子面前也要尽量克制,不要爆发激烈的冲突或争吵。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可以增加孩子对家庭以及家人的安全感,激发他与人互动的意愿,这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