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干预为什么越早越好?
自闭症干预越早越好吗?自闭症儿童不干预长大以后会怎样?目前自闭症康复主要依靠教育干预,旨在通过干预训练教会自闭症孩子各项行为技能,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6岁之前是幼儿的发育关键期,及时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干预容易发挥干预效果,该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未来能融入社会的程度。
目前的自闭症康复是针对症状的干预,核心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增加孩子的行为技能,提高在社会环境中的生活和适应能力,实现生活自理、自立。通过干预训练帮助孩子掌握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练习和重复,自闭症孩子由于基础能力薄弱,尽早开始康复可以为他们的技能学习争取更多的时间。6岁之前被认为是自闭症孩子的黄金干预期,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可塑性更强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发育表现出比成人大脑更高的可塑性,这种神经发育的高可塑性对儿童的健康发育、学习、记忆和脑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小龄的自闭症孩子,尤其是在6岁之前就开始对孩子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帮助孩子获得改善的机会也会明显高于在较大年龄才开始训练的孩子,早期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年龄越小,性格发展也还没有完全成型,即便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或问题行为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消除问题行为方面更容易取得成果。
(3)更容易缩小与普通孩子的差距
在低龄阶段,自闭症儿童普通孩子同处于发育关键期,能力差距还不算太大,孩子学习进步的速度也会更快,通过科学的干预训练,更易缩小或追平双方的差距。
(4)可控性更强,干预效果越好
小龄的孩子体格尚小,日常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家长可控的范围内,即使孩子有攻击、自伤等问题行为,家长也较容易控制和阻止。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对孩子以及干预环境的控制力会下降。
因此,家长必须要重视小龄阶段的干预,一是因为干预效率更高;二是及早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正,多塑造好的行为,就可以减少家长未来的教育负担。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开展个性化干预。参照普通儿童的成长和发育规律,小龄孩子的干预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借鉴,家长对于小龄孩子的干预也有更强的主导性,各家庭成员更容易得出一致意见,能提供较多的帮助。
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反过来也证明,自闭症孩子干预不及时或完全不重视干预可能会产生这些负面影响:
(1)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居多,比如无法完成独立就餐、如厕、不讲卫生,对待他人缺乏基本的礼貌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长的依赖性不降反升。而家长此时照料大龄自闭症人士要比辅助小龄儿童付出更多的艰辛。
(2)频繁用哭闹、攻击、自伤等极端方式发泄不满或负面情绪,社会规则意识差,问题行为越演越烈,改善难度也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加家长的养育负担。
很多现实案例也证实,自闭症孩子如果完全不干预,其障碍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严重。因此,家长必须要重视早期干预,参照以下原则尽早对孩子展开康复训练:
(1)发现异常就可以开始干预
只要确认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落后或是能力不足,就可以及时对孩子开展针对性的干预。自闭症的本质是行为缺失和偏离,家长不能总盯着“自闭症”这个标签,
抱着“脱帽”的心态反复带孩子确诊或是一定要等到确诊以后才考虑干预,都会浪费孩子宝贵的康复时间。
(2)选择科学的干预方法
以ABA行为原理为基础的行为干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自闭症康复的科学方法,也是少数有科学询证依据的干预方法。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干预方法时切忌病急乱投医,到处尝试各种新奇的、未经科学实证的偏方,不仅可能浪费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对孩子有害。
(3)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因材施教,分阶段对孩子展开干预,定期评估干预效果和孩子的进步程度,结合医生和专业特教老师的建议,不断调整干预计划,保证干预方向正确。
(4)坚持家庭干预
家庭是实施自闭症早期干预的重要场所,家长必须要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确保能为孩子提供长期的干预支持。
与此同时,针对自闭症的早期干预,家长还必须要认识到这两点:
(1)自闭症干预越早越好,但也没有“最晚”一说,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年龄大了就没有干预的必要或是干预没有效果。无论孩子的年龄大小,都有训练价值,家长不能轻易地放弃希望,即便错过了孩子的黄金干预期,也不必悲观,把握当下,尽快开始干预,都有可能帮助孩子取得进步。
(2)早期干预很重要,但家长也不能因为紧张过度让孩子超负荷训练。过度干预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的是双重的疲惫,不仅孩子的学习效果不佳,家长也很容易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产生退缩心理,导致干预无法长期进行。对于家长来说,早期干预做到张弛有度,平衡好干预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