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吗?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7-26

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不合群,是孤独症谱系障碍吗?孤独症有哪些症状?孩子在学校不跟同龄人玩,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有可能是社交障碍的表现,家长怀疑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应该观察并搜集孩子在家庭、校园等不同场景中的行为信息,除社交外,还要看孩子的行为、语言是否存在异常。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先天性的广泛的神经发育障碍,两大核心症状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和活动范围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多发病于儿童早期。由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颁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中, 明确规定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在多种场所下,社交交流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

1)社会情感互动缺陷
孩子喜欢独自玩耍,在人际交往中无法做到相互往来,不能和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流和互动,不能发动或应答社会交往。比如他不会拿玩具去找伙伴一起玩,不会主动看向他人或主动寻求帮助。

 

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人的提问,比如听到有人问“电灯在哪里?”,他也不会用手指给别人看,也不会用眼神或表情、语言等做出应答。缺乏分享的情绪,不会主动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或玩具,没有固定朋友。

 

2)社交互动的非言语交流行为缺陷

从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整合困难,眼神接触异常,无法理解并使用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方式。

3)发展、维持和理解多种关系上的缺陷

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交情景,对同伴缺乏兴趣,交友困难,缺乏开展想象性游戏的能力。

 

刻板和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方式

1)刻板或重复的运动、使用物体、说话
有较多的无意义的刻板语言和重复性动作,比如反复转圈、玩手、开关灯;
喜欢把物体排成一排或是坚持摆成固定的造型;反复说没有意义的字词或短语,习惯重复向他人提问同样的问题。

 

2)坚持同一性、固定不变的常规,或仪式化的言语或非言语

孩子不能忍受变化,很小的变化就引起很大的痛苦,比如无法忍受积木顺序被打乱,玩具被替换。转变很困难,行为缺乏灵活性,每天坚持走同样的路线,吃同一种食物。


3)过度狭隘或固定的兴趣,在强度和关注程度上不正常

孤独症孩子的兴趣往往局限在某件特殊的东西、人或事上,且痴迷程度抑郁常人,比如沉溺于旋转的物体,可以长时间盯着电风扇看。


4)对感觉刺激过低或过高反应,对环境的感觉方面有不寻常的兴趣
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在对环境的感觉方面有不同寻常的兴趣,比如对疼痛、温度的感觉迟钝;对某些物体会过度地嗅或触摸,对光线或运动的凝视,对特定的声音或质地有不良反应,比如听到某些难听或刺耳的声音会捂住耳朵,喜欢触摸某些特殊材质的物品等。

 

孤独症的症状主要集中在语言、社交和行为这三方面。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没有朋友,不合群属于社交方面的异常,但是否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还需要确认这两件事,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第一,孩子的人际交往异常是否构成社交障碍。

每一个正常发育的孩子进入新环境都可能面临适应性的问题,对于刚离开家庭、父母,开始进入幼儿园的低龄孩子来说,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龄伙伴都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初期可能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回避集体等,但仅单从这些表现还不足以判断孩子就存在社交问题。

 

社交发展异常需要综合考察孩子在不同时空场景中的典型表现,包括幼儿园、学校、社区、家庭内部,以及面对陌生人时的反应。家长发现孩子社交困难,应该先和老师以及和孩子有密切接触的其他家庭成员沟通交流,搜集孩子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群体的各种行为表现,看孩子的社交退缩、回避集体活动等问题是否普遍存在于生活的各个场景中,以及社交困难程度是否已经影响到他发展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即是否构已经到了社交沟通障碍。

 

第二,看孩子除社交障碍外是否还存在兴趣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除社交障碍以外,家长还需要全面观察孩子的行为,比如会无意识地转圈、摇手,喜欢用特定的方式玩玩具,只喜欢某几样特定的物品,行为极度缺乏灵活性,不能接受变化等。家长需要对这类异常行为的存在与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可以根据家长的指令得到控制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如果家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孩子的社交、行为和语言确实存在落后或异常,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信号,就应该提起重视,尽快带孩子去专业医院进行孤独症筛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