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听懂孤独症孩子的哭声

作者:星星雨 2022-08-10

 

 

Andy Bondy 博士拥有 40 多年与患有孤独症和相关发育障碍的儿童和成人打交道的经验。他和他的妻子 Lori Frost 率先开发了图片交换通信系统 (PECS)。

 

图片交换系统(PECS)一套专门帮助孤独症儿童与人沟通的系统。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知识,经过询证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干预方法。

 

图片交换系统不需要儿童具有先备技能,只需要学生通过选择表达要求。强调的是孩子主动表达。

 

 

01

行为与不能沟通有什么关系

 

小布妈妈分享了他儿子现在主要出现的问题。

 

妈妈知道小布很喜欢出去遛弯,妈妈也知道小布每天晚上后要去。但如果小布已经站到门口她没有注意到,小布就要尖叫,如果她不立刻赶到小布身边,他就会躺在地上,用头撞击地板。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只能立即打开门,让小布出去。一旦小布来到外边,他就会立即停止尖叫。

 

 

有些行为是具备沟通功能的,有些孩子的,特别是特殊需求(孤独症)孩子的沟通行为,往往是我们大人很难接受的。就像小布的表现,他用来告诉妈妈“想出去遛弯”的方式是无法让他的家长们感到愉快的。

 

孩子的行为问题,包括发脾气和攻击性行为经常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作为特教教师,在放学的时候我们与家长谈的更多的也是孩子今天的不良表现,如:“他今天又打人了”;而不是孩子的积极方面,如:“他今天微笑了三次”。

 

于是,教师和家长们的首要任务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如何尽快消灭孩子的问题行为。

 

 

然而对待问题行为的最有效方式是:首先要确定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再用另外一种有着同样功能(使孩子得到满足)的,但更能被我们所能够接受的行为替代它。因此,在本章里我们将探讨各种类型的行为问题与替代沟通方式之间的关系。

 

02

这个行为是为了表达什么吗?

 

识别行为的沟通功能

 

确定我们的目标行为。我们希望孩子不再出现的某个行为我们成为“目标行为”,这些目标行为往往帮助孩子获得自己想要的好处。比如看手机视频;拿货架上的巧克力;抢别人手里的玩具,等等。

 

目标行为的常见功能。常见功能除了获得物品以外,我们常常忽视一些其它同样重要的需求,那就是别人的注意力。

 

例如,当你走进一个房间,看见有个小女孩一边哭叫一边拍打自己的脸,这时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我们常见的反应很可能是立刻走过去抱住她,一边哄她不要哭一边问怎么了。这时我们可能正中下怀。小女孩虽然没有沟通的能力,但却很可能享受着我们的拥抱和关切。这样一来,当她下一次看到我,而我却没有马上去抱她哄她,她就很可能会开始哭叫和拍打自己的脸,因为在她看来这很“管用”,因为上一次她的这个举动而得到了我的关切。

 

判断孩子是否为了吸引别人而做出的行为其实很简单。观察孩子的某个举动是否与某个人在场相关;如果孩子的某个举动不管谁在不在场都要发生,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孩子的这个举动是有沟通意义的。沟通性行为一定是指向某个人的。

 

还会有一个常见的原因是逃避课题

 

有一次,我到一个学习障碍学校作辅导时见到了这个叫露丝的女孩,她当时十六岁了,没有语言和其它规范的沟通能力。学校要求我对露丝进行特别的指导,因为她的攻击性行为和自伤性行为越来越严重。

 

我在露丝的教室里对她进行了观察:老师拿着一个装满着各种课业材料的盒子走过来对她说:“露丝,该上课了。”露丝立刻开始尖叫并握拳打自己的大腿和另一只手的手背,老师镇静地拿着盒子走开了;二十分钟后,老师换了另外一个盒子走过来发出同样的信息,露丝又是做出了同样的反应——尖叫并打击自己的身体;又过了二十分钟,老师再次走过来,这次盒子里装的是一把梳子和头刷。露丝平静地拿起头刷和梳子开始梳理自己的头发。

 

 

为了更好地理解露丝的行为,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

 

首先我观察到,如果露丝自己呆在一边没有人来理时,她就非常安静地坐着,没有尖叫也没有自伤;其次,露丝如果没看见老师递给她的那些课业材料也不会发脾气。如果老师给的东西是她喜欢的(如梳子等),她就会乖乖地做;一看见不喜欢的东西,她就会尖叫和打击自己(或打接近她的老师)。而每当她这样做的时候,老师就会拿走课业材料,露丝就渐渐地平静下来。

 

所以,露丝的行为是有沟通功能的:因为它的出现总是在老师走过来之后,并且只要它一出现,老师就会走开。即,露丝用这种方式成功地逃避了她不愿意做的事情。设想一下,如果露丝能够使用规范的沟通手段,她也许会“告诉”老师她是如何讨厌做这些事情(如说出:“我不喜欢这个作业”,哪怕仅是一个“不,不要!”),那样老师就可以向她解释这个作业的重要性,或找到更好的激励露丝的方法。

 

逃避是当代人的宿命,“躺平”是当代青年人应对高房价、低收入的普遍情绪。许多孩子及大人也学会了怎样从某些活动中逃脱出去。这些活动通常是:

1. 有些课题很难;

2. 无聊,不好玩;

3. 持续的时间太长了;

4. 做了半天没有什么积极的反馈;

5. 环境不舒适(太闹、太拥挤、太乱、太冷或太热等)。

 

 

即使是普通的成年人,你也可能会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一些沟通技巧改善环境。你肯定不会简单地叫喊或跑开(尽管我们有时都想这样做一把!),而是提出休息一会儿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改善工作的环境。还有请求帮助和指导,每天多安排一些休息的时间,打开窗户通通风等等。

 

 

 

03

功能性沟通训练法(FCT)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

 

有一种方法被称作功能性沟通训练(FCT, functional communication training),该方法从确定行为的原因入手,通过训练孩子使用替代行为来达到同样的沟通目的。FCT最初的研究证明,孩子做出攻击性或自伤性行为有两种直接的原因:

 

A. 有些孩子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会表现出这种行为,他们的问题行为是表示需要帮助的方式;

 

B. 另外一些孩子则是在没有受到老师的注意时会发脾气,而无论课题是简单还是困难,他们用问题行为的方式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FCT认为对两组孩子的训练内容应该有区别

A. 对第一组孩子(需要帮助),可以训练他们学会简单规范的求助方式,对他每次使用规范方式立刻提供帮助。研究表明,学会了规范沟通方式的孩子的问题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B. 另一组孩子(吸引注意力)则学习表达:“我做得怎么样?”,每当孩子说出这句话时,老师就立刻给与关注和表扬。训练的结果是因人瞩目的,孩子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04

实操演练:教会孩子说“帮帮我!”

所需材料:

一件孩子很喜欢的玩具,但被你故意弄得不好用了。

 

操作人员:

两个人,一个制造难题,一个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背景:

孩子叫哈里,没有语言,正在学习沟通技巧。他非常喜欢的玩具是一辆玩具电动消防车,有闪烁的车灯还能鸣警报。哈里的妈妈经过观察发现,如果消防车有哪点不对劲儿,如因电池不足车灯不闪了,轱轳不太转了,警报器不响了,等等,哈里就会摔打消防车,并尖叫着猛烈地拍打自己的头。妈妈的做法是:每当看到这种情况,就赶快帮助把汽车修好以阻止哈里的自伤行为。

 

 

训练场景设计:

妈妈和哈里的姐姐共同教哈里学习“如何平静地求助”。妈妈让姐姐坐在哈里的后面,趁哈里不知道时,妈妈把消防车里的电池取了出来,再将消防车递给哈里。哈里一拿到玩具就熟练地拧开警报器和车灯的开关,但什么都没有!

 

抢在哈里变得激动起来之前,姐姐迅速地拿着哈里的手辅助他将玩具车递给妈妈,妈妈一边说:“噢,你要帮忙呀!”,一边拿出电池辅助哈里装上它们。哈里又开始拧开关,车灯亮了,警报响了,哈里很高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妈妈和姐姐反复制造这样的训练场景,注意逐渐地减少姐姐对哈里的辅助。一周之后,哈里完全独立地做到了“平静地将消防车递给妈妈”。接着妈妈和姐姐交换角色,帮助哈里练习泛化,直至他学会了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求助。哈里的妈妈还制造了更多的“麻烦”,帮助哈里泛化他学到的新技巧。如,饼干盒打不开了,饮料没有吸管了,小收音机不响了等等。

 

 

长远策略:

以上的方法“给孩子制造点麻烦”,其实也是所有正常孩子在婴幼儿期必须经历的一个学习过程,正常儿童只是很快地就学会了如何找到帮助的技巧,其实哈里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今后他可以学习使用视觉沟通系统中的一个表示“帮帮我”的卡片。关于视觉沟通的具体内容将在今后的章节中介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