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什么是感统失调?孤独症孩子都要做感觉统合训练吗?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7-15

儿童感统失调怎么办?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组合,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导致儿童出现各种行为和运动障碍。感统失调并非只发生于孤独症儿童,处于正常发育水平的普通儿童也可能存在感统问题。科学的感觉统合训练针对的是感统失调,并非为了治疗孤独症。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是指大脑不能有效地组织并处理从身体各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导致机体不能和谐的运转,出现一系列的行为和运动功能障碍。

 

感统失调意味着孩子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儿童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是儿童的一项基本能力,涉及视、听、触、味、嗅、前庭觉六大基本感觉系统。感统失调的具体表现如下:

 

视觉功能统合不良

视觉系统具有追踪、聚焦、辨位、辨色、记忆等能力,视觉系统和手部动作是人类依赖最多的两个部位。儿童视觉不良的常见表现为:

1)喜欢眯睛看东西,看书容易跳字跳行,耐力差,比如看黑板时很容易感到疲累,通常不爱阅读,没有耐心,写字不整齐,经常漏笔画。

2)视觉区辨不良,在玩找不同这类游戏上有明显障碍。

3)容易误判周围环境中物品的相对距离,经常撞到东西,方向感很差,常会迷路。

 

听觉功能统合不良

表现为大脑感知耳朵听到的信息接收不良,具体可能表现为:

1)无法单纯借由听觉来辨识声音的来源与方向,总要转头到处看来看去。

2)课堂上只要教室里有其它声音,就无法专注于老师的讲课内容。

3)听觉理解力差,难以理解或记忆自己听到的信息,通常一次只能执行一个或两个连续的指令,多了就会遗忘。

4)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经常省略一些字词,说话非常精简。

5)抓不住谈话的主题,无法把握他人谈话的重点,回答问题不切题,答非所问,语言学习不良,掌握的词汇量偏少。

 

触觉失调

触觉过度敏感:

1)不喜欢脸或是头被触碰,不爱洗脸或洗头,拒绝梳发或剪发。

2)不喜欢洗澡,或坚持洗澡水一定要是热的或是冷的。

3)不爱穿袜子,无法忍受袜子带来的触感,不喜欢赤脚接触草地、沙地。

4)不爱刷牙,讨厌看牙医,不喜欢剪指甲。

5)对衣服材质挑剔,不喜欢新衣服,难以接受粗糙的花纹、衣领、套头衫、毛衣、帽子或围巾等。

6)挑剔食物,不愿意接受新口味,拒绝热食或排斥冷掉的食物。

7)拒绝陌生人的触碰,除父母家人与熟悉的人外,无法忍受别人善意的拍肩、牵手等肢体接触,不喜欢人多,容易因为不舒服出现情绪化反应。

8)极端爱干净,排斥玩沙、手指画、黏贴、涂料、泥巴、粘土等可能产生脏东西的游戏。

9)对于身体上的疼痛经验反应过度,容易对一些小刮伤大惊小怪。

10)喜欢踮脚走路,以减少跟地面接触的机会。

 

触觉反应迟钝

1)反应迟钝,除非是很强烈的刺激,否则好像对触碰没什么反应。

2)对疼痛没有反应,对刮伤、挫伤、割伤引起的疼痛,反应不足。

3)丢三落四,经常忘记东西。

 

前庭平衡失调

前庭觉主要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信息,并做过滤及辨别,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过载,注意力才能集中。前庭发展不良可能表现为:

1)喜欢强烈、加速以及旋转的动作,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迷恋转圈,做再多次也不会觉得头晕。

2)需要不停动来动去,才能够维持身体的动作,喜欢摇头晃脑,不停抖动身体,不能长时间静坐。

3)平衡感差,容易跌倒,走路东倒西歪,常常撞翻物品、家具。

4)左右不分,方向感差,没耐心。

 

本体感失调

本体感觉影响人对身体的控制,常见的本体觉失调表现为:

1)异常怕高,上下楼梯容易紧张,担心坠落,不敢从有护栏的阳台往外看。

2)不喜欢跑步、骑脚踏车、滑雪橇、跳舞等锻炼体能的运动。

3)动作缓慢,较偏好静态活动,不喜欢玩会移动的玩具,喜欢可以在固定位置玩的东西。

 

 

儿童感统失调由多种原因所致,既有遗传、脑部发异常育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城市化的发展限制了城市儿童与社会外部环境接触的时间和空间,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家庭结构单一,生活电子化,家庭氛围不良等,也可能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感统失调本身并不构成一项独立的疾病,只是儿童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并不局限于孤独症儿童,普通儿童也会有。如果症状轻微,随着孩子大脑的发育,部分失调问题可能会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减轻。

 

但如果感统失调问题已经严重干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就有必要接受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本质上属于运动调节,即通过适合的运动来刺激儿童的神经反射,让大脑逐渐适应外界条件,以便于做出更恰当的反应。

 

孤独症儿童的感统训练作为辅助手段,只针对感统失调问题而非孤独症。家长一定要正确看待孤独症孩子的感觉统合训练,避免因为过度重视感统,忽略对孩子核心障碍的训练。

 

针对孤独症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采取应对措施:

1)感觉统合训练

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一般由机构的职业治疗师在精心设计的环境里借助专业的设施来进行训练,对治疗师、环境以及训练设备要求较高,普通的居家环境很难满足条件,详细而言,机构的训练项目更系统,效率也更高。

 

除机构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亲子、同伴游戏或活动以及户外运动等,也可以有效调节孩子的感知觉。适当的体能运动,比如跑步,走平衡木,骑脚踏车,接、抛球游戏,上下台阶或楼梯等,都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从而促进感觉统合。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探索外部事物,多为他们创造接触外部环境的机会,小到家庭内部的家居装饰,大到户外的阳光、沙滩、植物等,都应该让孩子去实地接触,去感受。同时,家长还要注重拓展孩子的运动、游戏空间,在安全、舒适、宽阔的环境里,更容易激发和引导孩子进行身体协调方面的探索。

 

2)为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包容他们的特质

理性看待孩子的感觉失调问题,家长不要过分焦虑。对于一些不至于影响孩子日常训练和学习的感统问题,不要强迫孩子必须完全消除。比如孩子在视、听觉方面的问题,其实也可以通过佩戴眼镜和耳机的方式达到缓解。

 

在积极训练,提高孩子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孩子无法克服的障碍,家长应该给与理解和包容,通过规避环境的不利因素,来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的环境。比如知道孩子不喜欢光线太暗或是太吵闹的地方,家长就可以尽量不带孩子去,如果他无法忍受潮湿、有异味的环境,就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适应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