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孤独症如何影响社会适应功能?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10-12

孤独症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影响?孤独症治疗有多重要?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神经发育障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孤独症康复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为目标,只有减少对环境和他人的依赖,孤独症人士才能获得真正有尊严的生活。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常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两大核心症状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和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社会沟通、互动困难,语言、行为发育异常,这将有损于个体在学校、工作和生活其它方面的表现,影响患者的正常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孤独症诊断标准《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基于社交交流的损害和受限的重复行为模式这两大核心症状上的差异,将孤独症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其判断标准如下:

 

一级,即轻度孤独症,表现为需要支持。

社交交流:在缺少及时的帮助支持下,社会沟通缺陷会带来引人关注的功能损害,发起社交互动存在困难,且对他人的社交启动会做出不寻常或不成功的回应,可能表现出对社交互动兴趣低下。比如,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且愿意交流,但不能进行你来我往的对话,试图交友的方式怪异且通常不成功。

 

受限的重复行为:缺乏灵活性的行为显著地影响了一个或多个情境下的功能,活动转换存在困难,组织和计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妨碍了其独立性。

 

二级,即中度孤独症,表现为需要大量的帮助支持。

社交交流:在语言和非语言社交交流技能方面有显著缺陷,即使有支持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功能损害;发起社交互动的能力有限。比如,只会说几个简单的句子,社会交往局限于狭窄的特殊兴趣上,对他人的社交互动回应不足或异常,且明显怪异的非语言交流。

 

受限的重复行为:行为缺乏灵活性,应对改变困难,局限、重复行为出现的频率较高,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关注,且影响多种场合下的功能,难以接受注意力、行动的转换。

 

三级,即重度孤独症,表现为需要非常多的支持。

社交交流:在语言和非语言社交交流技能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功能上的损害,极少启动社交互动,对来自他人的社交示意的反应极少。比如,个体只会说几个能够被听懂的字、词,很少启动社交互动,与人互动时常会做出不寻常的举动去满足社交需要,且仅对非常直接的社交举动有反应。

 

受限的重复行为:行为缺乏灵活性,应对改变极其困难,各方面功能受损严重,转换注意力或行动很极其困难、痛苦 。

 

 

以上对孤独症障碍程度的划分,反映出不同孤独症人士在社会适应能力上的差异,社会适应能力越低,代表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在生活上对环境或支持者的依赖性更强,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也就越多。

 

儿童孤独症的症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好转,如果不提供任何引导或及时介入,任其发展,孩子在社交、语言、行为方面的障碍往往会加重,导致成年后的安置难度上升,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和独立,还会增加家庭的养育负担。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在社会交往和行为塑造方面存在潜能,包括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发展同伴友谊等。通过持续不断的科学训练,他们也有可能发展出好的行为,慢慢做到生活自理、自立,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他本身的适应表现,即行为或是能力; 第二,社会或环境对个体的具体要求和期待。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做起:

 

1)提高社会功能

个体的性格、思考和行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加以塑造。同理,科学的教育和干预也能很好地改变孤独症人士的行为模式,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孤独症孩子如果可以获得更多的行为技能,他们的生存、生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逐步适应环境变化,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灵活。

 

2)寻找适合孩子的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适应性要求,根据孤独症人士的基本特质,为他们选择或创造适合的安置环境,符合他们的实际水平且能充分发挥个体现有的能力优势,就可以大大降低他们和环境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