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3个步骤,帮助孤独症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换意识

作者:星星雨 2022-06-21

我们在教孤独症孩子过程中,常常如下的情况

 

孩子总是喜欢手中拿着某种物品(依恋物)或经常只专注于玩弄手中玩具(单一的固定行为)

 

如果此时教师或长想让孩子进行另外一项活动,就必须先让孩子放下手中物品或停止玩弄手中的玩具

 

但在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对我们的指令充耳不闻有明确的拒绝执行指令的表示,若我们强行拿走他的手持物或硬性制止他继续玩弄手中玩具孩子必定会大哭大闹因此阻碍训练进行

 

 

再比如,部分孤独症孩存在同程度的偏食问题其中一部分孩子因偏食严重地影响到身体健康和身体发育教师或家长就孩子的偏食行为进行矫正

 

在矫正孩子偏食行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孩子吃他喜欢的食品之前先要求孩子吃口不喜欢食品再给他吃他喜欢的食品但在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拒绝吃不喜欢的食品吃他喜欢的食品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去吃,孩子就会哭/闹着直接动手去抢他所喜欢食品或者干脆连自己喜欢吃的也不要了

 

面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么就“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要么是纠缠需求放弃了们的要求,这些选择非常普遍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我们如何平静、优雅又不失风度的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使呢?

 

原因分析

 

以无法拿回依恋物品孩子不肯交出手中的物品或不愿停止玩弄手玩具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1. 孩子喜欢它还想继续持有该物品或继续玩弄手中玩具

 

孤独症孩子对某种物品或活动有强烈依恋是因为这样够使他们在面对困难的境地时得安全感因此对依恋物需要是十分本能。但对于训练者来说依恋物也提供了说明该物品具强化作用训练中选择其作为强化物

 

 

2. 孩子对索取物品信任

 

训练中经常会这样的情况发生:家长要求孩子放下手中物品或停止玩弄手中玩具时,孩子往往指令充耳明确拒绝执指令表示这时家长就会带着急躁的情绪用很态度抢走孩子手中的物品并将其藏起来再也不给孩子看见和持有该物品了。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孩子会大发雷霆局面变收拾避免再次出现以上情形,就会想出种办法尽快地使这物品在孩子面前消失

 

经过多次重复以上的过程孩子能得出这样的经:家长我喜欢物品拿走意味着这个物品世界里消失了,我不再持有该物品了。所以就导致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更加不愿意将物品交给家长

 

解决方法

 

解决上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孩子交换意识。我这里需要先解交换意识的概念,以及建交换意识对孤独症孩子的重要性然后我们习如何建立孩子的交换意识

 

1. 交换意识的概念

 

交换意识就是在训练中让孩子明白我完成了训练者的求后得到想要强化物(物品或喜欢的活动)。前提孩子所想要的物品必须是安全的健康的,他想进行活动没有破坏性的。

 

2. 建立交换意识对孤独症孩子的重要性

 

通过我们都知道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的核心是强化当孩子出现们所期望的行为时,我们就给予强化孩子得到了强化——孩子就是被强化者

 

在训练过程中检验强化是否有效是孩子是否有被强化体验孩子体验到被强化的前提是孩子是否建立了交换所以建立孩子的交换意识对整个训练都非常重要。

 

星星雨课程一角

 

3.交换意识的建

 

我们在训练中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交换意识呢?操作时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发指令,要孩子把手中物品给训练者或放某个可看见地方,如孩子无反应、拒绝完成指令或反抗这时训练者应遵循回合教原则先停顿再重发指令然后辅助当孩子在训练者的辅助下完要求后及时予二级强化(夸奖)最后停顿

 

第二步:完成步骤一后,训练者及时发出一个在孩子力范围内、简单易行指令给孩子创造容易功的机会

 

孩子完成指令后训练者应及时给予强化训练者孩子进强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二级强化物出现在一级强化物之前强化原则即孩完成指令后先夸奖他做真棒,然后将孩子原来的手持物归到孩子的手中

 

反复以上的三步曲循环多遍后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逐渐明白:我完成训练者的要求后训练者会将我心爱之物还给。进而慢慢地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训练者的信任及建立交换意识,为训练顺利进行和训练目标的达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可举一个例子说明:

文文特别喜欢拿着胶棒玩当要上课时仍不放手这时我发指令:“把胶棒放到桌子上。”如果文文无拒绝成指令或反抗这时应该停顿

 

然后重新发指令:“把胶棒放到桌子上”发完指令后及地把着他的手(身体辅助)将胶棒放在桌子上,然后夸奖他“真棒!把胶棒放在桌子上了。

 

接着发指令让他个简单动作模仿(先已知道他一定能完成),完成指令后立即夸奖:“文文真棒!”(二级强化)然后将胶棒让他玩一会。

 

然后重发指令让将胶棒交出,如此反复直到动(听指令)交为止而此产生了信任并已建立交换意识

 

星星雨课程一角

 

注意事项

 

1.强化物应放在离孩子有一定距离能让他轻易拿到)但孩子又能得到的地最好训练者与孩子之间的第三地(训练者易于控制范围内)这样会使孩子觉得并未真正失去它当孩子建立了交换意识后可逐步将它转移到孩子的视线之外

 

2.若训练的开始阶段孩子反抗情绪特别强烈三步曲中的第一步都无法进行那么训练的重点调整为建立孩子对训练者信任

3.强化的频率要视孩子时的配合程度而定应由刚始时高频率逐步降低开始的时候每当孩子完成了训练者的指令要求就将强化物给他逐渐地他完成两三次之后再给一最后可以将强化物摆放在他视觉范围之外然后再拿出来给他。

4.成功建立交换意识后在已降低原强化物使用频率前提下,我们可扩充强化形式及强化的种类让孩子知道强化的方式是多样而不是单一的,扩展他的兴趣面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对某物爱不释手刻板行为为训练顺利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