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儿童自闭症干预:准备行为(补充4)—追视

作者:谆仪行为咨询 2022-06-14

追视,或视觉追踪能力,是指眼睛跟随和追踪物体的能力。追视体现了孩子视觉集中的能力,即两只眼睛完全集中在一个物体上保持一定的时间。

追视的能力对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够对光点或对颜色鲜艳、有声音的、能运动的物体进行追视,并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五个月左右,幼儿就能直接追视物体的下落。追视能力的提升,会让孩子更多关注手部的动作,看到更多周围的人事物,有助于之后手、眼之间的协调动作的发展,刺激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观察,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

 

训练

追 视

 

目标行为:

当教导者呈现一个物件并给予指令“看”时,孩子的眼睛能看向物件并且在物件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看着物件。

先备技能:

  • 服从看的指令,即在听到“看”的指令时,孩子能马上看向教导者手中呈现的物件。

教学材料:

  • 孩子偏好的物品(小食物、小玩具)2-3种。
  • 偏好物一定要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以确保只要你呈现,孩子自然地就会去看。
  • 偏好物最好体积中等大小,确保教导者的手不会遮挡住物件。(如果孩子喜欢的东西很小,比如巧克力豆,教导者在呈现的时候要保证孩子能看到。)

教导程序:

1.  教导者和孩子面对面坐。

2.  教导者获取孩子的注意力。

3.  教导者将物件呈现在孩子面前,同时给指令“看”。

4.  在孩子看向物件时,教导者顺着水平方向(一个方向)缓慢匀速地移动物件,保持约2秒。

  • 物件的始终位置不要超过孩子正面视角左右60度,即确保孩子在不需要大幅度转动头部的情况下就可以保持看到物件。

5.  当孩子保持全程看着移动的物件,教导者在收回物件时马上夸奖孩子:“真棒,你有盯着看哦!”,同时给予一个代币。

  • 一般来说,在使用偏好物的情况下,只要移动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孩子盯着看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 如果在物件移动的过程中,孩子的目光停止跟随,即为失败。教导者关闭此回合,并给予反馈:“你要一直看哦,我们再试一次。”教导者记录数据为“错误”,然后进入下一回合。
  • 如果在训练时发现孩子追视的成功率比较低,比如连续失败2-3个回合,教导者可以作以下调整:(1)缩短物件移动的总时长;(2)变化物件移动的速度;(3)换偏好度更高的物件。

6.  教导者记录数据,然后进入下一回合。

  • 当孩子积满一定数量的代币时,让孩子交换强化物。若强化物为食物,在孩子吃完(口腔清空)之后进入下一个回合;若强化物为实物,让孩子接触强化物10秒后收回。

7.  重复以上步骤2-6。

  • 每次训练10个回合。

数据记录:

  • 正确回合百分比:成功全程追视的回合数/总回合数 x 100%

阶段完成标准:

  • 连续2次训练正确回合百分比达到90%以上,进入下一阶段的干预。

阶段设置:

  • 阶段一: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随机呈现。
  • 阶段二:垂直方向,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随机呈现。
  • 阶段三:将偏好物改为中性物件(练习同阶段一和阶段二)。
  • 阶段四:在移动过程中变化一次方向(比如:从左向右,然后变为向上),也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后又返向移动(比如:从左向右,然后返向向左移动)。
  • 阶段五:任意变化方向,移动的过程可以是曲线变化,不再需要保持水平或垂直。

 

抓萤火虫

家长用亮度较强的手电筒,或手机手电筒,把光圈照在平整的墙面或地板上,并快速的移动。让孩子用手抓或用脚踩光圈,家长可以变化不同的速度,忽快忽慢的,偶尔要让孩子抓到,让他有点成就感。

 

戏法寻宝

家长手上拿一个孩子喜欢的东西,要求孩子看着。家长在确保孩子观察的情况下,慢慢移动手上的东西至接触衣服,然后慢慢地将东西藏在衣服的不同位置,比如口袋里、袖子里、帽子里、领子里,然后让孩子去找。

 

杯下寻物

桌面上水平呈现2个或3个杯子,家长把孩子喜欢的东西放在一个杯子下面,在确保孩子观察的情况下,移动其中的两个杯子1-3次不等,然后让孩子去找东西在哪里。

 

邓晓蕾

(BCaBA,上海)

 

朱璟 博士

(BCBA-D,新西兰)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谆仪行为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