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有哪些?自闭症筛查的作用是什么?
儿童自闭症的症状是什么?自闭症筛查有哪些意义?家长自己给孩子做的自闭症测试有用吗?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专业的自闭症筛查可以起到早期发现的作用,家长对于儿童成长早期出现的发育落后一定提高警惕。
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和活动范围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每个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并不完全一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各不相同。儿童自闭症的早期征兆可表现为:
(1)眼神接触异常,回避与他人的眼神接触,唤名不应或反应不足;
(2)到了该学说话的年龄没有类似牙牙学语的尝试,开口说话晚或是语言功能出现明显退化;
(3)对父母缺乏明显的依恋情绪,抗拒他人的肢体接触;
(4)不会用手指物,缺乏共同关注,很少露出微笑、高兴的表情;
(5)对无生命物体的兴趣大于对人的兴趣,喜欢独自玩耍,无法和同龄人进行社交;
(6)有反复玩车轮、开关按钮等刻板行为,喜欢反复观看电视广告;
(7)极端关注玩具的非主要特征,要求日常活动程序不变,稍有变动就可能触发激烈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8)感知觉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感觉系统的高敏或低敏,比如看到某些光线会捂眼睛,听到某种声音就捂耳朵等。
自闭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语言、社交和行为异常,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较多类似的症状,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做专业的自闭症筛查。自闭症筛查的主要作用在于:
(1)自闭症早发现早干预
发现时间的早晚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预后。通过自闭症的早期筛查,家长就能抓住孩子的发育关键期,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2)发现其它障碍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和发育迟缓、感统失调、多动症、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有相似的症状表现。自闭症筛查可以帮家长明确孩子问题的方向,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专业的自闭症筛查主要用于自闭症症状的评估,还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儿童发育早期往往是家长发觉孩子跟同龄人不同,带到社区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开展早期筛查。筛查分为一级筛查和二级筛查,分别要用到一级筛查工具和二级筛查工具。
✦国内医院常用的自闭症一级筛查工具:
(1)沟通和象征性行为量表 CSBS DP(社交沟通)
由婴幼儿问卷表、照料者问卷表、面对面评估亲子互动行为情况3部分组成。其中婴幼儿问卷表 由家长填写,共25道题,前24题包括的三个领域分别为社会交往、语言、象征性行为,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问题。
(2)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系列
系列聊表包括1992年的CHAT、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婴幼儿孤独症量表 (CHAT-23)、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R/F)、量化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Q-CHAT) ,国内妇幼保健机构、社区保健中心使用较多。
(3)孤独症谱系筛查量表ASSQ
适用于7-16岁儿童的孤独症筛查,由北大六院郭延庆团队翻译引进,信效度良好,共27个条目,主要包括三个因子:社会互动、沟通行为、局限及重复行为,适合于筛查正常智能或轻度智能障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学龄儿童。
✦ASD二级筛查工具:
(1)2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工具 STAT
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游戏交互式筛查工具,适用于24-35个月龄的儿童。包括12个检查项,评估内容涵盖模仿、游戏、请求和共同注意力在内的社交和沟通领域。
(2)孤独症行为量表 ABC
适用于18个月龄及以上儿童的孤独症筛查辅助诊断量表,由家长填写,共57个条目,包含了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自我照顾能力五方面。
(3)克氏行为量表CABS
适用于2-14岁儿童的孤独症筛查辅助诊断量表,由家长填写,共14个条目,提示存在可疑自闭症的问题。修订后的量表评分按照“从不0分”“偶尔1分”和“经常2分”三种强度。
(4)社交沟通量表SCQ
针对4岁以上,智龄>2岁儿童的孤独症筛查工具,由家长完成,共40道题目,内容涉及社交互动、沟通、重复及刻板的行为模式三大功能领域。
(5)社交反应量表 SRS
适用于4-18岁儿童的社交能力评估,由家长或老师完成,可用于评估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损害程度及筛查辅助诊断。
SRS由5个亚量表共65个项目组成,5个亚量表分别为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及孤独症行为方式。
当上述筛查量表筛查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确诊。为了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家长要根据相关量表的规定,在有学校老师或其他医疗人员的参与下,积极配合信息搜集。
家长要慎重使用网络上来源不明的自闭症测试问卷工具,大部分自测题目设置都不够系统和规范,测试结果误差较大,容易误导家长。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想要准确识别各类量表的功能和效度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提高筛查效率,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行为异常或出现疑似自闭症的症状,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到妇幼保健院或儿保科接受专业的自闭症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