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睡眠障碍?
自闭症康复有哪些注意事项?自闭症儿童入睡困难怎么办?睡眠障碍是自闭症的常见共病,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干扰日常训练,还会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睡眠障碍需要在排除其它疾病原因的基础上,从调整作息、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关注孩子的营养摄入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治疗。
儿童睡眠障碍常见于2~12岁的儿童,指在睡眠过程中存在影响睡眠的各种异常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入睡困难、睡眠不安、夜惊、梦游等症状。有数据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发生启动或维持睡眠困难的比例是普通发育儿童的2~3倍。
自闭症儿童出现睡眠障碍的常见表现有:
(1)晚上无法按时休息,抗拒睡觉或不愿意在床上睡觉,且起床困难;
(2)失眠,睡眠状态不稳定,常在夜间醒来,伴随有惊叫、哭闹、发脾气等表现;
(3)昼夜颠倒,晚上不睡觉但可以早起,睡觉时间短,睡眠不足,白天精神不济。
儿童睡眠障碍的确切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睡眠调控机制异常、身体某系统出现功能失调、营养摄入及用药或是其它疾病原因,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的复原程度。
睡眠秩序紊乱或睡眠不足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日常行为和家庭生活。对待自闭症儿童的睡眠障碍,家长需及时排除可能引起失眠问题的其它生理疾病或疼痛等因素,因为如果确认孩子的睡眠障碍是生理疾病所致,则需要接受针对性地病因治疗。
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对孩子积极进行行为干预,改善孩子的睡眠障碍:
(1)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大部分自闭症孩子感觉系统异常,他们对一些常人难以察觉或可以接受的声音、气味、光线异常敏感,所以会对睡眠环境异常挑剔,不适宜的温度、光线或有轻微的噪声都有可能刺激到他们。
因此,家长要了解他们对环境的需求,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2)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调整孩子的生物钟需要一定的周期,家长要通过一些细微的改变和适应,帮助孩子回归正常的入睡和唤醒时间。
锻炼孩子养成固定的睡觉流程,比如睡前要经过洗澡、刷牙、听睡前故事几个固定步骤,在固定的房间和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不要轻易变动。家长要坚持每天晚上以相同的顺序陪孩子进行例行的睡前活动,在规定的时间让孩子入睡。
(3)合理安排孩子白天的活动时间
孩子如果白天无所事事,晚上就会亢奋得睡不着觉。家长要为孩子制定合理的活动日程表,做好吃饭、学习、午休、运动、游戏等日间活动的时间安排,比如午休时间不能过长,避免孩子晚上睡不着;适当安排一些体能锻炼或是一些运动项目,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充分释放孩子的精力,孩子有疲劳感能有效增加孩子入睡动机。
但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睡前1~2小时内不适宜进行太过激烈的活动,比如蹦跳、打闹、嬉戏等,除非必要也不要随便让孩子进食或是吃得太饱,应该尽量做一些温和的活动,比如读绘本、看动画片,做好睡前准备。
(4)缓解孩子的睡前焦虑
对于小龄的自闭症孩子,要做好睡前安抚,比如孩子喜欢的洋娃娃或舒适的毛绒玩具可以增加他的安全感,从而顺利入睡。
对于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大龄自闭症孩子,家长要通过关注孩子在白天的活动表现来进一步了解他的心理状况。比如有的自闭症孩子日常沉溺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或是网络游戏,行动单一,要么长时间地嗜睡,到了晚上精力过剩,就会出现睡眠问题。
家长一方面需要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时间,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尤其是在白天要安排他在固定的时间段内有事情可以做;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大龄孩子的心理变化,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积极引导他们找到愿意主动投入精力的兴趣爱好,获取更多的正向支持。
同时要避免因为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抵触和反抗情绪,影响正常的亲子关系。
重建睡眠规律需要一个过程,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睡眠障碍不是单纯地要求孩子“按时睡觉”,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在睡觉前的行为表现,从饮食、运动、感官、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及时发现潜在的影响因素,再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