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朱丽叶!”—理解隐喻和表达内隐情绪
对情绪的理解是自闭症谱系障碍人士的主要技能缺失之一。这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顺利表达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情绪,是造成沟通障碍的问题之一。情绪是内隐性的,在行为分析领域主要是通过调查方式,依赖于自我报告来明确是否自闭症人士能恰当理解不同的情感(Friman、Hayes和Wilson,1998)。
斯金纳(Skinner,1957)在他《语言行为》一书中,借用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角色,说明用隐喻来描述内隐情绪是一种很好的情绪表达的方法。隐喻是一种延伸命名,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描述事件的语言行为。它是指新的刺激和原有刺激会有部分但并非全部的相关特性而引发的一个语言行为(p.63)。例如,罗密欧说“朱丽叶是太阳”,这是因为太阳和朱丽叶都让罗密欧感到光明或温暖。在这里,太阳是个隐喻,这个新刺激和朱丽叶有着共同的非物理特征:光明或温暖。这个特征引发了“朱丽叶是太阳”的隐喻式情感表达。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隐喻的学习跟个人的生活、学习历史,与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我们在这里再举个比较中国式的例子。小明在公车上看到一位美女坐在自己旁边,他心跳加速“小鹿乱撞”。这里的小鹿乱撞就是对这种喜欢,想认识对方的内隐情绪的具象化表达。梦翔的读者不妨考虑一下在您的成长历史中,有哪些这样的隐喻式情绪表达的例子,有些例子可能是大家普遍的内隐情绪的表达方式(例如:将恋爱比喻成小鹿乱撞或者丘比特之箭;将某种情景中受了极大委屈比喻成吃了黄莲),有些可能是在每人的独特成长环境中形成的(例如:将孤立无助的内隐情绪比喻成无垠的沙漠)。
因此,如何教授自闭症谱系人士理解隐喻和表达这种内隐情绪呢?Dixon团队2017年发表于《应用行为分析杂志》关于教授内隐事件的隐喻表达的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下借鉴。注意,接下来使用的教学例子与原文不同,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什么样的孩子学习隐喻和内隐情绪表达呢?该研究中,三名参与人均为自闭症谱系男孩。Joseph(11岁),Peter(10岁)和Colin(11岁)韦氏智力测试得分分别为70,71和47分。也就是说Joseph和Peter在智力发育属于边缘水平,而Colin属中度智力缺陷。
实验中因变量涉及教授孩子两项能力:
(1)能正确命名图片代表的隐喻情绪(例如:当老师指向一张满天烟花的图片,并被问“如果你感觉是这样的(指着烟花图片),你是什么感觉?”– 孩子能命名愉快、高兴、兴奋或其它恰当词语);
(2)在给定的场景和对应的隐喻情绪的情况下,能展现正确对话反应(举个贴近时政的例子:老师问“浩浩被学校选中参加党庆100年的文艺汇演,他觉得满天烟花。那浩浩是什么感觉?”– 孩子能回答“高兴”)。
下面我们再为读者提供两个例子,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接下来就是教授方法了,这是自变量,它采用了对手示范观察教学法(Rival Model Method)。具体来说就是让孩子观察实验人员和另外一名人员的互动,这个互动中实验人员要展现相应图片和问问题,另一人要给出正确的答案,示范给孩子看。
从实验结果上来看,通过观察学习,三名自闭症谱系学生都学会了正确命名隐喻图片,并能在与环境结合的场景中说出他人的情绪。但可以看出这项研究并没有实际结合孩子自己的生活体验,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做教学时不妨加入这个部分,加入孩子的日常体验。最后要注意的是理解隐喻和表达情绪需要孩子具备相对好的听视觉配对、听从两步指令和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因此需要量力而行,沙士比亚的戏剧虽然经典但是也不要“迷恋”哦!
Reference
Dixon, M. K., Belisle, J., Munoz, B. E., Stanley, C. R., & Rowsey, K. E. (2017). Teaching 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private events through rival-model observation to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50, 744–749.
Friman, P. C., Hayes, S. C., & Wilson, K. G. (1998). Why behavior analysts should study emotion: The example of anxiety.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31, 137–156.
Skinner, B. F. (1957). Verbal behavior. New York, NY: Appleton-Century-Croft.
作者: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