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居家干预怎么做?
居家环境是对自闭症孩子展开自然情景教学的有利场所,家长可以在家庭相对宽容的环境里,将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教,孩子在生活中学。家长作为家庭教育干预的主导者,在居家干预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指导。
坚持自闭症社会性康复教育的甄岳来老师认为,自闭症孩子的干预目标,最终就是要训练一个社会人。应该把社会功能定位为干预目标,社会功能包括生活自理、参与社会活动、遵守社会规范、人际交往能力等内容,同时还要注重自闭症孩子在任何社会场所中、任何社会关系中认知自己社会角色,以及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表达情绪情感的能力。
要把孩子训练成一个社会人,主要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而家庭干预又在整个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为父母是陪伴自闭症孩子时间最久的人,也最了解他们的孩子,家长是自闭症孩子最好的康复师。
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居家干预,甄岳来老师指出了这些教学途径:
(1)主题训练
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重复发生的事情,比如买东西,做饭、刷锅、洗碗,穿衣服等,将这些每天都重复的活动进行归类,形成一个个主题进行训练。
(2)家庭课堂训练
即把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能力放到桌面上来教,同时,桌面训练注重讲究科学化和系统化。比如教孩子叠厕纸,由于每天重复这个动作的次数有限,就可以放在桌面上教。还有教孩子系围裙,做饭。生活中的围裙带很细,需要做难度分解,可以先换成粗绳,训练孩子学习从前面系,再过渡到从背后盲系。
(3)随机教育
即走到哪教到哪,见到什么教什么。
居家干预自闭症孩子还有一个总的指导性原则:循序渐进,使用强化。
◆循序渐进
遇到问题时,要进行任务分析或目标分解,找到难点,然后针对难点进行分步骤解决。
◆强化
行为的习得靠强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解决问题和建立新行为时,强化是核心。
使用强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即能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增强作用,通过强化,提高下次出现此行为的概率。
(2)准确:家长要清楚什么样的行为应该被强化或奖励,明确强化标准。
(3)及时:强化越及时,越有效。目标行为发生后与得到强化的时间间隔越长,效果越差,间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当孩子出现目标行为时,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孩子强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