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高功能孤独症有哪些表现?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3-03

相对于低功能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好,外表与普通孩子明显区别,但他们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方式可能与大多数人不同,容易被老师和家长评价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或行为幼稚,聪明古怪。虽然早期不易被诊断,但高功能孤独症的表现可能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越发显著,以致于家长不得不引起重视。

 

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不一致。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有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正常,智商大于70,这部分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高功能孤独症在具体的行为上会有这样的特征:

1)部分孤独症孩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业与同龄儿童相差无几,一般没有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现象,且认知能力较好,婴幼儿早期难于辨认。

2)在普通的融合环境下学习,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通常可以生活自理。

3)交往意愿较弱,不喜欢与人交往,有重复刻板行为、强迫性和仪式化、程序性的行为,却容易被误认为性格内向、高傲或与众不同。

4)部分人智力超常,显现出比普通人聪明的特质,比如是音乐、数学、绘画天才,但身边的人依然能察觉他很怪,有很多刻板行为。

 

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早期常因这些原因漏诊,从而延误治疗。

◆智力发育水平正常,故而在社交技能要求较低的幼年阶段,社交缺陷也未造成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

◆部分患者存在某些能力的超常,掩盖了其存在的社交缺陷,使得其社交困难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

◆家长和老师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将儿童的社交困难看成是性格内向,从而造成了较多的漏诊。

 

◆到学龄期,因环境对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高,患者有限的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难以应对日常的社会交往,患者的社会交往困难日益凸显出来。尤其到青春期后表现更加显著。

◆很多孩子表现孤僻离群,我行我素,不理解和考虑别人的感受,人际关系差,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等。

 

 

高功能孤独症也有孤独症的核心特征,出现社交障碍、注意力缺陷和刻板行为。同时也可能具备很强的记忆力,对自然科学、机械、音乐、计算等有浓厚的兴趣和超凡天赋。因此,这就更要求家长或老师要正确认识高功能孤独症孩子的能力特征,必须因材施教。

对于年幼的高功能孤独症孩子,要扬长避短,一方面发现和培养他们的长处,使之成为一技之长,甚至是日后谋生或实现人生价值的技能,一方面尽量提供社交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社交及各种行为能力,尽量减轻核心障碍对学习、生活、社交等带来的影响。

 

孤独症孩子的核心缺陷一般不会完全消失,到了一定阶段,家长应该对孩子无法克服的障碍和难以达成的目标,以及始终无法改变的异常表现,保持宽容和理解。为他们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不强求他们完全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只需让他们有限度地融入社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从事自己的兴趣,愉快生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