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 ACT 纳入主流 ABA
关于热门词"ACT",接受和承诺治疗(Acceptanceand Commitment Therapy),我属于“没吃过猪肉,只见过猪跑” 那种。很长一段时间,我对ACT持怀疑态度,感觉偏向谈话治疗, 跟心理学、哲学甚至佛学更有关;把 ACT 扯到 ABA 的领域是否有些牵强?BCBA 使用 ACT 是不是有超出实践范围的嫌疑?总之,万一我努力学习了,发现自己站错了队,多冤啊!近两年,几位我喜欢的BCBA在各种培训场合持续为 ACT 备书,让我觉得有必要了解ACT在应用行为分析中的运用。
ACT 与 ABA 的关系
接受和承诺治疗(ACT)是关系框架理论(RFT)的现代版本,关系框架理论是行为分析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发展的核心因素。ACT是对语言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并干预的一种方法。ACT运用隐喻、悖论和正念技能的组合,通过广泛的经验练习和价值观引导的行为干预来改变精神障碍患者的思维组合、对经验的负面评估、回避情绪体验等行为。有大量实证证明ACT对干预广泛焦虑障碍,PDST有效。虽然ACT 对语言行为的功能分析可以为心理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但ACT本身并不是一种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基于正念的行为疗法。当行为分析师使用ACT时,我们同样通过操纵SD、MO、SR和规则,来改变有社会意义的公开的外显行为。
画完重点,我放心了,看来没站错队
Venn Diagram depicting six of the many disciples that use the psychologicalflexibility model. by Thomas G. Szabo, PhD,BCBA-D and Jonathan Tarbox, PhD, BCBA-D
以上引用的蝴蝶图展示了 ACT 是一种跨多学科的交叉实践,可以运用在不同领域中。蝴蝶的中心代表“心理灵活性”,蝴蝶的翅膀代表不同的训练和心理治疗。左边三种属于心理治疗:社会工作、临床心理学和护理学。右边三种属于ACT训练,包括ABA,安全咨询和指导,也就是说 ABA同样使用ACT,但不必跨界进入心理治疗。不同学科都在使用ACT作为心理治疗或训练,虽然每个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范围,大家有一致的训练目标:提高心理灵活性。
ACT 使用的ABA原理
ACT属于激进(完全)行为主义,针对的是内隐私人事件。内隐行为也可以参与复杂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比如一个人可以“听到”自己在思考(隐性语言行为),就像能听到自己大声说出同样的话一样(公开语言行为)。所以 ACT 要求我们在ABA的七个维度内处理私人事件。
ACT干预的是行为,是行为就要测量,要记数据。虽然很多内隐事件不能用严格的数据来测量,但内隐行为不是我们在ACT中衡量的因变量,也不是我们操弄的自变量。有社会意义的公开外显行为变化才是我们要记录的因变量。我们完全可以把ACT对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用可测量的外显行为定义出来,并用数据记录,制成表格。线性表可以用,高大上的SCC也能派上用场。
与ABA一样,ACT的治疗和评估都受功能分析(FA)驱动。ACT对复杂的语言行为进行功能分析,找出维持问题行为的变量,以及怎样操弄环境中的前事和后果来产生行为的改变。
ACT的干预方案围绕着区别强化替代行为(DRA)。干预的核心是消退大脑刻板的没有功能性的行为,教授替代技能,也就是用适应性思维取代非理性思维,达到改变感受的结果,然后用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的行为取而代之。
ACT 的六个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当代的行为学方法,ACT 集中针对6个方面进行应用练习: 关注当下, 接纳, 认知解离,以己为景,明确价值,承诺行动。
by Amy R. Murrell PH.D Shannon Hill,BCBA-D
以上六个方面支撑起心理空间的六个维度,能力越好,中间被撑起的空间就越大,心理灵活度就越高;反之,中间的空间越小,心理就僵化,就会出现种种的“想不开”,造成心理障碍。
1) 关注当下: Contact with the present moment
行为受当前存在的刺激事件控制,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而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让自我与当下取得连接,培养观察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观察自己内隐语言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以一种特定的有意义的方式来觉察,活在当下,不做任何评判。正念冥想是练习这一点的有效工具:六种方法练习正念冥想
反面:脱离现实,让头脑过度控制我们的行为,被自己的想法定义
自我检验问题:我是否处在此时此景?
2)接纳: acceptance
人类的本能是逃离和避免不好的事件,经验性回避是 ACT 干预的一个重点。认识到控制或消除思想和情感是十分困难的,然后接受不能改变的部分,并培养有效的行为,比如通过脱敏练习,增加对厌恶刺激的忍受等。
反面:回避,控制
自我检验问题:我是否愿意完全接纳并拥有这一切,不带丝毫的抵触?
3)认知解离 :cognitive diffusion
认识并接受无法控制或可能并不需要控制的想法和情感。关掉头脑中的自我对话,时刻提醒自己 “想法并不等于事实”。认知解离是技术活,需要通过练习区分哪些是头脑告诉你的,哪些是经验告诉你的,从而有意识把想法摘出去,移除认知障碍。
反面:认知融合。把自己的感觉想法与行为融合在一起。行为被大脑思维所阻碍,僵化刻板地受规则控制。我们不断跟内部头脑进行各种对话,形成各种念头,然后让这些念头主导行动。比如:我一感觉到ABC,就要去做XYZ。
自我检验问题:我是不是实事求是?我有没有避免按照头脑所说的那样?
4)以己为景:self as context
通过内关自我,达到认知升级。通过训练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增加自我同情和同理心。自我观察练习是重点,比如把你的生活当成一部电影,自己是主角,抽离出来,客观地看自己,获得不同视角,产生真正的自我同情,导致行为变化。比如一次考试不及格,可是试着问自己 “一年以后,这个考试对我还很重要吗?5年以后呢?”
反面:概念化的自我,“我”被此时此刻的一个事件所定义。一次考试不及格=我很笨=没人喜欢我
自我检验问题:能否区分自己和自己正在努力试图改变的事情?
5)明确价值:Values
价值是受规则管理的、用语言构建的长期强化物。我们选择的任何行为都受最终价值引导。价值不是目标,是我们的人生指导方针,是使命,它体现了我们内在的终极需求。帮助客户发现核心价值的过程并不容易,如果客户极度痛苦或智力低下,可能需要进行任务分析。价值观很抽象,可以用实际的物品作为刺激,比如你的价值是“用行为分析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质量”,那么你可以把帮助过的某个孩子的照片放在钱包里,通过把价值观具体化,协助自我管理。
反面:缺乏价值
自我检验问题:这是不是我选择的人生价值?
6)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
对自己或他人陈述价值观,并明确实现此价值的具体行为,比如我要做一名优秀的BCBA,就要致力于一系列与我的价值观相符的的行动:准时入户,及时上交报告,有效和家长沟通,持续学习等。。。我以前的问题行为都要让位于价值驱动的、专注于当下的行为。有了很明确的价值观,简直可以排除万难,至少可以帮我们跳出舒适区,去做真正重要的事。
反面:行动受限
自我检验问题:我需要具体做什么,才能实现最终价值?
在将ACT纳入主流ABA的过程中,不同机构处于不同的阶段。有的不太认可,有的已经全民ACT ,干预治疗,家长培训,员工绩效管理,都在用ACT。重要的例会,由老板带头打坐冥想开始,一天不 ACT,就一天不得活!多数机构处还处于逐渐开始接受的阶段。
ACT属于ABA的实践范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工具,但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需要多少额外的培训?通过什么评估程序才能将ACT的功能分析应用于日常的ABA实践?即使不系统了解心理治疗,BCBA是否应该在人际互动、积极倾听、同情心和同理心方面进行一些基础训练?希望通过学习ACT在ABA中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未来需要帮助的人群,一如既往地“用行为分析拯救世界”。
参考资料:
Could,Tarbox & Coyne (2018)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ACT on the overt behavior of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contextual behavor science.
Ethical Considerations of AC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raining) by Dr.Adam H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