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如何提高孤独症儿童个训的训练效率?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3-03

孤独症孩子进行个训,一般是指一个老师对一个孤独症孩子进行个别化训练,个训需要训练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性以和耐心,从刚开始辅助孩子完成指令,再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最终使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指令。孤独症个训的意义在整个康复训练中占据的位置不言而喻。

 

 

科学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并进行密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孤独症孩子的学前和学术能力、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人际关系、游戏能力、个人责任感和运动能力,降低谱系症状和问题行为,这也是孤独症个训的意义所在。个训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认知力和理解力,还能让孩子懂得如何配合老师。

 

对孤独症孩子的个训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调动孩子的动机,有了动机之后孩子的训练才有意义。
二、要让孩子有注意力,保证在有注意力的前提下,再去发指令;如果孩子没有注意力,就不发指令,而是想办法把孩子注意力吸引过来。可以用一些辅助方式,辅助过程中,随着孩子的能力增加要逐渐撤出辅助。

 

三、对于刚开始训练的孩子来说,发完指令孩子一般不能立即完成,这就需要家长或老师来辅助孩子完成。

 

四、孩子经辅助完成指令之后,就要给予孩子强化物。

此时,家长需要把孩子的训练过程和步骤详细地记录下来,一是便于看到孩子整个训练过程的变化;二是可以观察分析孩子的整个行为趋势。辅助手段一般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执行,孩子完成之后,应该立即给孩子强化,这是整个训练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把强化跟得及时,前面的训练才有意义。

记录在专业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连续十天,孩子变得忽而可以独立完成,忽而需要全辅,就要查看训练过程中是否由细节操作不当导致的。找到原因之后,需要紧接着进行下一轮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问题所在进行改正。
这样环环相扣、节奏紧凑的训练是在专业的行为引导的原理基础之上演化而来,且符合科学原理,因此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效果最好。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孩子进行个训,一般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计划,开始三个阶段能力的跃进 
第一期:建立配合、提升孩子提要求的能力、游戏能力和基础认知能力(词汇区辨、命名、复诵、模仿、听从指令)。

首先,得让孩子跟老师建立配合,通过把孩子喜欢的物品跟老师进行配对,逐渐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建立配合以后才开始涉及到规范孩子的常规方面,比如安坐、眼神对视等。之后会逐渐增加一些其他的训练内容,比如提要求、仿说和玩简单的游戏。

 

第二期:及时泛化孩子已经掌握的能力,提高孩子的主动性

继续提升孩子的基础认知能力,包括名词、动词的累积、仿说的丰富性及清晰度、用简单句子进行命名、复杂动作的模仿、让孩子能以更自然的方式听从指令;增加孩子提要求的主动性,提高社交游戏的能力和主动发起沟通的能力。

 

第三期:夯实融合环境下所需的基础能力,游戏能力不足家里补

跟老师一起更自然地进行游戏,将所学的内容在在更自然的环境下进行泛化,增加孩子的自发性及幼儿园常规的塑造。

孤独症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能够独立走向社会,要提高个训项目的训练效率,个训的最后一步就是泛化,泛化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景,只有将个训的能力泛化出去,孩子才能真正的走向社会,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