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怎么干预?

作者:ALSO孤独症 2022-03-08

自闭症儿童的智力为划分依据,会有一部分属于高功能自闭症,他们在婴幼儿时期常常不易被准确诊断,长大以后也有可能长时间隐没于人群中,接受正常的教育和普通人的生活,才逐渐暴露出让人头疼的行为问题。认识高功能自闭症,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在自闭症诊断标准新版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高功能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被统一归为一种诊断,即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因为诊断标准的放松,智力在正常或者超常水平的自闭症儿童可能会有所增加。

 

DSM-5中,以社会交流及局限重复行为两个症状表现上的差异,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不同严重程度进行了分级,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自闭症表现为需要帮助支持;中度自闭症需要大量的帮助支持;而重度自闭症患者需要非常大量的社会帮助支持。

 

根据智力水平将自闭症进行分类,可分为高功能自闭症和低功能自闭症。其中低功能自闭症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而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智力测试在70分以上,智力正常或超常;通常具有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尚可。研究还发现,在44.7%的高功能自闭症群体中,有2.7%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得分超过115。这样的自闭症孩子也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属于社会功能较好的一类。

 

 

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行为上往往并不落后,学习成绩可能也不错,但却也常常无法配合学校或家长完成更广泛学习目标,无法轻松自如地融入集体。

 

教育干预:因材施教

与低功能自闭症相比,对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干预并无不同,因为他们同样具有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即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在行为干预训练时,需要更侧重规则学习。所以也需要训练基础能力:听指令、模仿等待。比如,孩子如果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学会等待能够有效缓解此状况。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虽有社交障碍、注意力缺陷,但其中一部分孩子对自然科学、机械、音乐、计算、绘画、历史等有着浓厚的兴趣。总的来说,就是优势和挑战并存,因此对他们必须因材施教。

 

孩子年幼时,要扬长避短。一方面发现和培养他们的长处,使之成为一技之长,甚至是日后谋生或实现人生价值的技能,一方面尽量提供社交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社交及各种行为能力,尽量减轻核心障碍对学习、生活、社交等带来的影响。

 

自闭症孩子的核心缺陷一般不会完全消失,到了孩子成人之际,家长则要稍微改变思路,扬长避短的同时,对他们始终保持宽容和理解,为他们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不强求完全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只需让他们有限度地融入社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才能、从事自己的兴趣,开展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