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普小班主任,又当星星孩子妈:融合教育总出问题怎么办?
以下为大连果果妈妈的分享全文:
关于融合教育,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以下四方面内容:
1.ASD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ASD孩子的特殊表现可能带来的影响
3.班主任对ASD孩子和陪读老师的期待
4.家长如何和班主任老师相处
希望通过内容分享,让孩子没入学的的家长对普校最看重的能力有预先了解,在早期干预中,重视相应能力的培养;对已入学的家长,则对如何更好地融入普校提供了一些建议。
1.到校
-
会不会找不到教室? -
会不会中途到处溜达? -
会不会物品摆放不明?
2.早自习
-
早读自己看书时,能不能保持安静? -
老师留作业在黑板上,能不能看懂提示并独立完成作业? -
有些班级习惯到校第1件事是交作业,孩子能不能知道交给谁?交到哪?本子打开还是合上交?
-
早自习作业写完后,该什么时候交?按班级习惯,是自己交,还是交给小组长,还是等同学收?
3.上课
-
上课时能不能听从铃声,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一是,作业本、书、文具等物品的准备;二是,安稳坐在座位上,坐端正等老师上课的纪律准备。
-
特殊情况下,老师有特殊要求时,能否判断老师指令大于铃声和课表,老师要求提前上课,延后下课,临时变换活动内容,能不能灵活转换。
-
老师开始课堂教学,能不能安稳地坚持一节课,而不出现干扰课堂的行为。
-
能不能听从集体指令:把书放在桌角。把书平放。把书端起来。自己读一读。一起朗读。默读。轮读等等……写完作业交上来,没交作业的站起来;写完的出去玩儿,没写完的在教室继续写。
-
对于以上,每位教师的指令习惯可能还有所不同。
-
如果有指令听不懂,会不会观察同学的做法,跟随模仿。
-
遇到自己会的问题,恰当举手发言。
-
不会的问题不举手。
-
不被提问,没有情绪问题。
-
课堂做题,能否独立完成?不会做,能不能安静等待,或向同学老师求助?缺少学习用品,能不能正确向同学和老师求助?借完东西能不能记得还?
4.下课
-
听从铃声或老师指令下课,老师的指令大于铃声。 -
做下节课课前准备,根据课表或者老师的临时指令,把下节课需用的东西放在指定位置。 -
能不能自觉做好课前准备,比如打水、喝水、上厕所等等…… -
在打水、上厕所,这些没有老师监管的时段,会不会和同学发生冲突、打闹?会不会遇到同学欺负,之后向老师、家长描述遇到的挑衅? -
下课无事可做,会不会发生干扰性行为?能不能找到适宜的休闲活动?——看书是比较适宜、安静的,适合教室内短时间内进行的休闲活动。
5.专用教室上课
-
排队时能不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
要求立正站好,能不能不乱动,手、脚、头都放稳不动。
-
走队列,能不能根据前面同学的速度变化调整快慢,前面快了能跟上,前面慢了不催促。尤其是上下楼梯,保持纪律,保证安全。
-
遵守专用教室使用规则,听从老师指导。
6.间操
-
排队。
-
能不能立正比较长的时间。能不能跟随做操。
7.眼操
-
跟随做操。
8.午餐
-
吃饭这种动机比较强的情况下,能不能排队等待。 -
刷卡、打餐、就餐。 -
能不能独立收拾桌面卫生,把餐具送到指定位置。
9.午休
-
大段时间,有没有恰当的休闲活动,室内可以做什么,操场可以做什么。
10.放学
-
能不能独立快速地收拾好书包。 -
排队。
11.升旗仪式
-
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 -
能不能长时间立正站立,升旗仪式要比间操时间更长。
如果老师和学校能接受我们的孩子进入学校,那上面所提到的ASD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哪些又是老师最介意,最希望我们解决的呢?或者说,哪些问题入学前解决得好,就更容易让老师接纳,能更好地提升孩子融合生活的质量?
对特殊孩子的期待
-
不要干扰同学学习、老师讲课。 -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可以安坐。不能有干扰性的问题行为,比如离座、出怪声。 -
不要对班级的纪律卫生造成不良影响。 -
比如间操、升旗等集体活动排队时不要乱动。队列行进间,速度不要过快过慢,不和前后同学冲撞。 -
不和同学起冲突。 -
和同学相处时,不发生过多的争吵打闹,比如争抢物品、课间午休打闹。懂得物品归属,处理好自己的空闲时间。
这样老师就不需要总处理他和同学的矛盾。也会减少和其他家长冲突的机会。孩子融合过程中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老师同学,另一方面也来自其他孩子的家长。
2.照顾好自己:
-
能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和卫生。 -
跟随老师的集体指令。
这两方面做得好,就基本可以达到底线,从而不给老师添麻烦。其实,凡是被学校劝退的最主要问题,都不是学业,最激烈的矛盾都出现在行为、情绪问题上。
所以还没入学的小龄儿童的家长,在整个康复干预过程中都要始终注意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那怎样才能保证学习生活质量,处理好行为和情绪问题呢?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遭遇孤独症是不幸的,但我们也有幸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便捷的时代。科学的干预方法,通过各种网课可以很方便快捷,很经济实惠地学习到。
我们家庭教学水平提高了,理念科学合理,运用融会贯通,才能帮助到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学习质量,以及孩子的生活质量,也就会减少很多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
在对方法和原理一知半解时,不要着急教。因为我们教学方法的不科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给孩子积累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
我们也要明白:我们不可能把问题行为完全消灭掉。普通孩子也会有问题行为,可能我们孩子的问题行为处理会更困难。如果我们进入普通学校,仍然有一些问题行为会干扰到班级和老师。如果有陪读老师,班主任又对陪读老师有哪些期待?
对陪读老师、
陪读家长的期待
1.不影响班级常规活动、班主任常规工作。
这一条永远是进入普校的底线。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陪读老师的处理一定以不影响班级为第一原则。
在辅助和强化的方式上,都尽量不要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比如课堂上尽量杜绝语言辅助。如果肢体辅助引起孩子的抗拒,也要慎重使用。强化物也要尽量低调。会引起其他同学围观羡慕的零食和小玩具,要慎重使用。代币是非常方便低调的强化方式,在融合环境中比较适用,在上学前建立完备有效的代币系统,会很有帮助。
2.不搬弄是非。
班级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特教老师还是家长,都会给班主任带来不适的感觉,被监视的感觉,做起事来束手束脚。家长会不会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告诉其他家长,家长会不会发现工作中的一些疏漏?
陪读老师要多表达对老师的认可和尊敬。让老师打消疑虑。
3.不给班主任增加负担,对班主任的工作有帮助。
有的家长会给老师提建议如何去帮助孩子。有的老师会把这些当成家长的额外要求。其实老师的精力平均分配在每个人身上是非常有限的,每一个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普通孩子的家长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对老师其实是额外的要求,老师没有义务为我们的孩子多做,有的老师会觉得家长有点不懂事儿,问题不少,额外要求还多。
陪读老师给出建议要委婉,要简单具体,可操作性强。不要表现你比老师更明白孩子的问题。不要指望占用老师太多的精力。占用老师太多精力,就相当于给班主任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恰当帮助老师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减轻老师的负担,让老师感受到有陪读老师在,对老师是有帮助的,不是添麻烦。
除此之外,陪读老师不用只盯着自己的孩子,可以为班主任分担一些工作,多帮助班级中的其他孩子。但是对于班主任的辅助,要注意分寸界限,事要多做,姿态要低。
4.虽然不完美,但是方法科学,孩子有改善。
如果已经非常努力,还是有一些干扰性的行为,对班级造成一定影响,那我们至少要让班主任感受到我们非常愧疚,并且非常努力、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而且我们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孩子虽不完美,但是不断改善与提升。
孩子有进步,不是我们自己去说、去辩解,而是让班主任切切实实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