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家长掌握这些小妙招,孩子如厕不再困难

作者:梦翔特教 2020-03-02

文 | 谢媛媛

很多孩子面临着如厕问题

家长不得其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小妙招

简单,易学,还好用

我遇到过很多孩子面临着如厕问题,但是每个人的问题又有所不同,那么今天大概来聊一下怎样解决孩子的如厕问题。

一般建议在孩子3岁以后开始做如厕训练,这是在生理的前提准备,为了保证孩子对内急有生理需求意识和相应的控制力。

环境因素

有了生理前提,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环境因素,观察您的孩子是否存在对环境因素有如下要求?

是否对环境敏感?例如不能适应脏乱差的厕所

是否对声音敏感?例如不能适应冲厕所的声音,嘈杂的环境等

是否对视觉或光线敏感?例如有孩子不喜欢的物品,光线过亮或过暗等

是否对气味敏感?例如不能适应臭味或香味

是否对触觉敏感?例如不能适应马桶圈的触感等

……

如果是孩子在环境因素上有特殊的要求,那么我们首先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相应改善孩子常用的卫生间的环境,其次可以利用系统脱敏的方法来让孩子接触他不喜欢的环境因素,这也是一种逐渐改变标准的前情干预方式。

案例:一个五岁的孤独症男孩,他对学校冲水马桶的声音特别敏感,首先我们测试了他的行为基线状态也就是平时发生时候的状态,我们得出了他可以在卫生间门外一米左右距离等待,而距离再近一些或者进入卫生间后有别的同学冲马桶时他就会发生哭闹跑掉等问题行为。我们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给他制定的方案是逐级脱敏,在冲水时候逐渐缩短孩子所处位置和马桶位置的距离的方式。每次课间上厕所他需要先和同学们排队一起上厕所,他可以在厕所门口外面一米位置站立等待,当他等待完所有同学上完厕所后他就可以最后一个进去上厕所,他可以站到门外一米处,等待老师帮忙冲马桶;然后这个行为学生连续顺利完成三天后,我们就鼓励学生在门外面半米位置站立等待,执行同样的程序,然后在门口位置站立等待,然后再逐步缩小距离,让孩子对冲水噪音的接受程度逐步增强,最后通过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让孩子独立完成上厕所冲马桶的行为。

生理因素

排除了环境因素后,我们在考虑孩子在如厕问题上是否存在以下生理因素的影响:

是否缺乏沟通能力?例如不会表达他要上厕所的意愿

是否存在身体上的原因?例如无法蹲立

是否存在自理能力差?例如穿脱裤子困难

是否对干湿不敏感?例如感觉不到裤子湿了

……

如上这些就可以都归结为在如厕问题上的某些方面的技能缺失,那么我们在给孩子补缺失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确定孩子的技能目标

比如小年龄的孩子,我们可能希望他做到的是能够在有便意或尿意的时候告诉看护人“尿尿”或者“拉臭臭”;而年龄大一些自理能力差的,我们可能希望培养他独立上厕所的能力;在家中如厕可能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使用坐便器,而在公共场合就需要培养孩子使用蹲便和小便池,同时还有教孩子识别公共场所的标志。只有明确了家人希望孩子能获取的目标,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有效干预。

二•  确定孩子已有技能

这里所指的技能既包括技能里面的每个简单技能(也就是问题3中提到的任务分解),也包括前辈技能。这里所说的前辈技能其实就是指我们所要培养技能的一个必须要有的基础,比如我们希望小年龄的孩子告知家人“尿尿”,那么孩子的发音能力是否支持该技能的学习,如果孩子无法发音,我们可能就要尝试更简单的,比如使用手势或者指厕所等动作,同时给孩子增加言语语言干预,尽快让孩子发音。

三•  对技能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例如您的目标是孩子能独立使用坐便器大小便,那么我们可以需要让孩子独立完成掀马桶盖、脱裤子、坐在坐便器上、大小便、擦屁股、走下坐便器、提裤子、盖马桶盖、冲马桶、洗手、涂香皂或洗手液、洗手和擦干等。我们只有将复杂任务简单化,才能让孩子学习的更轻松,也会更有效。

四•  找出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

在这里我推荐各位家长可以采取逆向行为连锁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是要求家长全辅助下帮助孩子将第一个行为至倒数第二个行为全部做完,然后让孩子独立做最后一步,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就是擦干手。当孩子最后一个行为可以熟练完成后,然后再由家长辅助下帮助孩子将第一个行为至倒数第三个行为全部做完,然后让孩子独立完成最后两个行为。以此类推,如此孩子就会尽快的获得整个行为完成后的强化,对于复杂的行为也更易学习和维持。当然如果是学习能力较高的孩子,可以使用视频引导的方式,据我所知很多动画片中就有教如何一步一步上厕所,给孩子展示视频,让孩子模仿学习;还可以绘本故事或者社交小故事的方式来教孩子上厕所的全部步骤,让孩子模仿学习。

五•  配合视觉提示,帮助孩子更快习得技能

我们可以将任务分析中得到的每一个简单的技能配合图片或者文字,按照发生顺序展示在厕所中孩子方便观察的地方,起到提示的辅助作用。当然随着孩子技能提升,我们可以将提示内容简化,比如当孩子全部习得之后我们可以将以上10项内容归结“为上厕所”和“洗手”两个步骤。

六•  提前找到有效力的强化物

在开始我们的正式训练之前,找到一个最强的强化物也很关键。可以是食物、玩具、动画片、图书等等,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你的语言赞美。我身边的一位家长就告诉我,他在每次他的孩子的如厕技能有提升的时候,他都会带他去挑选他自己喜欢图案的内裤,这个不怎么“入流”的强化物反而在如厕的过程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孩子每次上厕所的时候看到内裤上喜欢的图案就很开心,整个干预计划也顺利很多。

七•  实施计划,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节奏

如果你觉着你准备好了,那么就可以开始实施你的计划了,在计划中也会有一些无法预知的变化,我们一定要根据情况及时的调整我们的计划。比如我们本来是在教孩子穿裤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孩子提好的裤子会歪歪扭扭,如果我们这时候对孩子要求过严格,他们可能会被打击到,这时候可以继续分解这一环节,将提裤子变成“提裤子+整理裤子”,这样孩子在学习中能获得更多的被强化的机会,我们最终达成目标的速度反而可能会更快呢!

八•  给孩子信心,让自己耐心

在每个干预过程中,都不一定会一帆风顺,我们的孩子也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期,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也希望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他的生理需求,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成功总会更快一些。千万要记住,即使孩子没有完成目标也不要去责备他,如果过多的责备让如厕匹配成了孩子的厌恶刺激,给孩子带来焦虑的同时还会影响孩子憋便和逃避上厕所等行为。

同时还可以提醒家长们,在家里实施干预前,我们可以提前让孩子多饮水,生理需求较高的时候,孩子的如厕动机就会更高一些。

做到这些,我想孩子的如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如果您对孩子的如厕问题或者其他技能的学习还有困惑,随时欢迎加文章后教学助理二维码,我们的公益群里专家定期答疑,都是家长们反映的热门问题,期待与您一起学习,共同进步!